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全國總征收社會撫養費高達279億元,在許多地方,社會撫養費“去向成謎”。
顧名思義,“社會撫養費”是應當用于補償超生人口所新增社會撫養負擔的一種費用。依據《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社會撫養費及滯納金應當全部上繳國庫,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貪污、私分”。這意味著,如果社會撫養費能真正被名副其實地分配使用,并得到嚴格的財政管理,就不應當產生“去向成謎”的問題。
但是,一些地方的社會撫養費依然“去向成謎”,他們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從我們熟悉的計生管理現實中稍作考察,其實不難發現端倪。
2010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生育行為與生育政策》一書顯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成本高昂,“截至2005年底,全國人口計生系統共有工作人員5087萬。其中,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有1048萬人”。此外,“全國還有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干部1142萬人,兼職干部5727萬人”?!敖?萬個鄉(鎮、街道)設有人口計生辦,其中3/4以上是單獨設置”。
據《生育行為與生育政策》一書透露,社會撫養費首先用在了龐大的計生管理人員和機構上,成為巨大的行政成本。記者調查顯示,在全國一些地方,社會撫養費雖然名義“上繳財政”,但實際上大都返還給了計生部門。“一些縣級政府甚至明文規定,社會撫養費征收款的一定比例用于獎勵計生專員”。而在這種收費“激勵”之下,一些地方出現了為收取社會撫養費“放水養魚”——為了多收“撫養費”,不僅無視甚至變相縱容“超生”。
在有些地方,農業稅取消之后,近年來社會撫養費已成為一些鄉政府和村委會的主要經濟來源。這意味著,社會撫養費不僅用在了計生部門身上,對鄉村財政也是做了一定“貢獻”的。
本意“社會撫養”、補償超生人口社會成本的社會撫養費,最終蛻變成為一些計生機構甚至基層政府的行政成本。這已經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費用去向”問題,也不單純是一個財政管理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