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就業問題。廣州這幾年現代制造業發展很快,如汽車、造船、石化等重化工業,第二產業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而且在今后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加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新型城市化必須要走的路子,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注意到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就業問題可能越來越突出。美國經濟復蘇為什么“進兩步退一步”,就是因為就業問題沒解決,雖然金融業信用危機有了些緩解,但失業率卻屢創新高。而經濟復蘇恰恰是失業率降低這個指標才能顯示出來。因此,廣州在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的同時,也要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不能把所有勞動密集型企業都向外轉移,在產業鏈上力求緊密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進而全面提升城市的就業吸納能力。另外,第三產業作為吸納就業能力最強的產業,其影響力已得到充分印證,要巧借第三產業之力,為現代制造業搭建平臺,就地產生新的市場需求,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
二是高端第三產業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擴大。全球化時代,作為一線大都市,廣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城市的過程中,必定會集聚大量跨國公司、大型央企、金融、高新技術企業等。這些企業的高管和中層員工,工資收入相對較高,消費力強勁,帶動整個城市物價上升,特別房價上漲,普通市民生活可能壓力更大,加上就業問題,城市的現代化未必能惠及到廣大市民。“大都市化”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發展的活力,為市民創造了可以共享的發展成果,從絕對量上來講,“大都市化”為每個市民帶來了財產絕對量的增長;但從相對量來講,“大都市化”反而會加劇低收入群體的貧困。
這幾年城市的發展,拉大了城鄉差距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特別是城市空間(土地)分配不公平,更成為貧富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貧富差距過大將削弱城市化動力,動搖城市化發展的基礎。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要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一條政府推動民生城市化道路,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廣大市民的幸福感也不斷提升,收入增加,拉動消費,進而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帶動城市進一步發展,實現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者是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