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UNCSD)的邀請,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政府研究室主任馬忠玉博士全程參加了6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Rio+20),并在會議上做了關于“寧夏沿黃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報告。此次會議主題是可持續發展與消除貧困背景下的綠色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框架,主要目的是敦促各界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自1992年在里約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20年以來,全世界有6.6億貧困人口脫貧,收入水平大也大增加。但是這種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資源效率低下,發展很不平衡,這種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為此,世界銀行于6月21日舉行了高層論壇會議,邀請了來自加納的環保部部長、哥斯達黎加環保部部長、韓國環保部部長、丹麥環保部部長、中國寧夏自治區政府研究室主任、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裁分別從各國政府、地方政府、國際機構的角度介紹了綠色發展的經驗、政策以及未來促進發展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寧夏作為一個處于中國西北內陸的小省區,是本次世界銀行選擇的唯一地方政府代表在大會上主題發言,足見其近年來在推進發展轉型與綠色增長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在國際上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馬忠玉詳細介紹了寧夏近年來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成就與政策措施,在大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城鎮化與人口增長是全球發展的兩大趨勢,在中國表現尤為強烈,預計中國在2005-2025年期間城鎮化發展的投資高達45萬億美元。因此,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中國城鎮化問題也格外受到與會代表的關注。城市如何向生態城市轉型?如何更加低碳化?城市經濟與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更加綠色?馬忠玉從發展趨勢、規劃設計、產業布局、城市環境管理以及政策措施的等方面,全面論述了寧夏沿黃城市群建設與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寧夏沿黃城市群按照“一核兩翼一軸”的空間開發格局,沿中華母親河—黃河展開。在產業發展上,全面推進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建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聚集區。工業發展全面向工業園區集中布局,工業園區全面向生態產業園區轉型。
采取措施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步伐,將沿黃城市群建成集聚中南部地區貧困人口和農村人口轉移就業的大平臺,促進農村人口和中南部山區貧困人口向沿黃經濟區轉移,從根本上解決西海固地區貧困問題,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進程。
樹立生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保護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沿黃城市群可持續發展能力。城市建筑與交通設計與發展理念要更加綠色,更加低碳化,包括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構建和發展低碳交通體系。按照沿黃經濟區重點開發,中南部地區限制開發的功能區理念,結合生態移民,全面調整、協調寧夏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布局,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步伐,一個和諧、富裕的新寧夏,在不久的將來將會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世界銀行副行長蕾切爾最后總結發言中指出:寧夏經驗表明,綠色發展模式不是唯一的,綠色發展是一種既能夠在環境上可持續,同時能夠滿足貧困人口與脆弱群體需求的發展,是一種均衡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