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委宣傳部新聞通報會現場
記者今日從通州區委宣傳部獲悉,本月27日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將于通州開幕,29日將喜迎40多國家各界人士一同目睹通州食用菌產業風采。
8月27日至30日,通州將舉辦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屆時,將有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各國食用菌方面的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及管理人員以及國內有關部委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的代表,共計600多名代表來到通州,觀摩通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此次大會也將對國際食用菌全產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活動期間,通州區食用菌產業園將正式成立;進行非政府性學術論壇,主要議題包括種質資源及其多樣性、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遺傳與育種、病蟲害防治與質量控制、產后加工與市管理、營養與藥用、菌種制作與栽培技術、菌根菌;組織與會代表觀摩通州3處食用菌生產現場。
通州區一直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科學促進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使其成為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經過近年來的持續發展,如今通州區食用菌產業已初具規模,成為京郊食用菌主產區之一。目前,全區已經形成了林下養菌、設施食用菌和工廠化食用菌三大食用菌生產類型。
通州區委宣傳部新聞科長胡亞西主持會議
北京市場60%以上份額的食用菌來自通州。林下養菌是通州區在全國率先開發應用的平原地區林菌生產模式,目前,生產面積已達1萬畝。該技術推廣應用于京郊大興、房山、平谷等區縣和河北、河南等省區。林下養菌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食用菌種植模式之一。設施食用菌生產面積2000畝,年產量1萬噸。近年來,通州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相繼成立了系列大中型、高標準食用菌生產企業或基地、食用菌村和種植基地,為通州區現代科技農業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6.8萬平方米,日產量80噸。食用菌生產的技術瓶頸在于菌種的培養和生產,鑒于這種情況,通州區組織協調成立區域性香菇、白靈菇菌種菌棒供應中心,確保了全區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次大會觀摩的通州食用菌產業發展核心區位于永樂店鎮,總占地面積1500畝,新建了食用菌菌種育繁場、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示范場、中國食用菌品種展示園、中國食用菌設施生產模式展示園、北京林菌生產模式展示園和食用菌文化館,主要展示中國式食用菌菌種生產模式、中國食用菌主要品種和配套栽培模式。
通州區農業局副局長杜德強介紹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有關情況
白靈菇是中國特有品種,源于通州。“恒達興”白靈菇生產基地,將展示國內生產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白靈菇工廠化生產流程。該基地占地200畝,擁有2.8萬平方米白靈菇工廠化生產車間,并建立了中國農科院食用菌菌種研發中心白靈菇分中心,重點研究白靈菇菌種選育和提純復壯、瓶栽配套技術等專利技術。正式投產后,“恒達興”將成為國內設施設備最先進、生產水平最高、生產能力最強的白靈菇生產基地,日產白靈菇8噸。而“富勤”基地是北京生產能力最大、現代化生產水平最高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基地。該基地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了原料庫、包裝車間改擴建項目,同時更新了自動化扣蓋機、裝箱機等生產設備,日產金針菇25噸。
通州在全市率先研發并示范應用了“兩網一板一燈一緩沖”的棚室食用菌安全生產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引進應用了白靈菇液體菌種瓶栽生產技術。引進馴化了雙孢菇、杏鮑菇、長根菇、豬肚菇、秀珍菇等9類21個優新品種,示范推廣了地埋式、立式、架式等17項食用菌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引進應用了國內一流的“拌料—裝瓶—打孔—滅菌—接菌—養菌—出菇”一體化生產設備和百級凈化接菌工藝,促進了全區食用菌質量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食用菌產業既是通州農業的重要品牌,更是通州打造綠色、宜居“魅力水城”的重要生態資源。食用菌產業“量和質”的不斷發展,為通州發展以食用菌為主題的觀光休閑農業開辟了新天地。目前,通州正計劃以永樂店產業發展核心區為平臺,舉辦一年一度的“北京蘑菇文化節”、建立“食用菌休閑體驗農莊”、開設“通州食用菌旅游專線”等一系列項目,吸引城鄉居民來通州,了解食用菌歷史文化和科普知識、親手種植食用菌、采摘食用菌、現場制做和品嘗食用菌食品。食用菌高效經濟直接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棚室食用菌、工廠化食用菌采用立體化生產模式,生產效益分別是種植蔬菜的5倍以上和20倍以上。全區有1500多名農民在食用菌生產企業就業,年均收入2.5萬元左右,3500多戶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
未來,通州將借助舉辦第18屆國際食用菌大會東風,結合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科學規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逐步形成以永樂店鎮孔興路、漷縣鎮覓西路、漷大路以及西集鎮通香路沿線為基礎的食用菌產業帶,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一是政策扶持,確保產業穩定發展。實施菌棒補貼,鼓勵農民轉產;產業扶持,對已有一定帶動能力的食用菌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采取政府定量補貼的方式,在菌種菌棒、技術培訓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培育龍頭,全力打造區域品牌。擴大企業規模,采取“企業+農戶”的產業模式,帶動個體農戶食用菌生產,從政策和資金上支持龍頭企業擴規模、上水平;做好品種鑒定,加強食用菌生產管理,嚴把技術關,使產品品質符合國際標準,加大產品出口,樹立產品形象,打造區域品牌。三是鼓勵創新,增強產業活力。支持引進創新型人才,鼓勵用人單位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通州將在相關實際問題上提供政策支持;鼓勵各食用菌生產單位開展優新品種研發、引進及技術推廣,并為新品種研發提供小額資助,設立創新人才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