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相關本地網調整實施方案(即眉山、資陽兩市并入成都本地網)正式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準。
根據方案,并網完成后,成都、眉山、資陽的電話網合并為一個大本地網,同時,三市之間的通信取消長途通話費、漫游費,固定電話調整為區間通話費,移動電話調整為本地通話費。
成都市信息辦副主任李長虹對通信一體化很是看好。例如成都的制鞋產業,未來一旦因為成都市的土地空間有限,便可將設計、檢驗等技術環節都轉移到眉山、資陽等地,而對于這些環節,只需要良好的通信網絡傳輸即可。
四川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鄧玲教授說,通信就是一條不收費的信息公路。而信息是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要素,通信一體化有利于促進這一生產要素的流通,從而促進生產力、資源的配置。
“如果能整合成功,將會對大成都經濟圈帶來好處,成都市作為中心城市也能更好的輻射周邊地區。”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王進表示。
鄧玲認為,爭取通信一體化試點并不僅僅是電話號碼的變化,這一舉動的背后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產業調整、區域經濟整合等含義。
“雖然目前正在做的是相同區號的整合,但是,通信一體化還必須往下一步走,那就是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將成都市內眾多的公共服務資源,其他地區也應該能享受到。”李長虹說。
例如電子政務,目前鄰近的城市群甚至各部門之間,在建設電子政務系統方面都是“各自為政”,內容上也多為雷同,隨著各部門、地區的政務信息的交流越來越普遍,需要電子政務的一體化運作。
“還例如其他的公共服務平臺: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等。使用通信技術,就可以使得眉山、資陽兩地同樣能享受到成都地區更好的服務,現在要做到這步,技術已經不存在困難。”李長虹稱。
不過,李長虹對此仍有疑慮。關鍵的是分割的行政體制管制問題,比如,眉山、資陽的教育系統、醫療系統能否很好接受成都的資源,這就需要三地教育、衛生等業務部門有很好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