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定血糖,中國著名人權律師浦志強已住院三天。但他毫不松懈,在病床上,浦志強繼續為廢除勞教制度而戰。中國的勞教所,類似前蘇聯的內務部勞改局“古拉格”(gulag)。所謂勞教,是指“通過勞動接受再教育”。
浦志強說:“勞動教養制度的名聲很臭,這個制度顯示中國是一個警察國家。我們必須重建法治。”
在新上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面臨的種種有關政治改革的呼聲中,改革勞教制度的呼聲最高。
最近一些跡象顯示,浦志強等勞教制度批評者有可能最終取得勝利。中共上月表示,今年將“推進”勞教制度“改革”。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當局近幾個月來已減少勞教手段的運用。
近期退休的司法部法治研究室原主任王公義說:“高層對廢除這種制度存在共識。現在壓力太大了,希望保留勞教制度的只有公安機關。”
近年來,要求改革司法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前任總書記胡錦濤為維穩而賦予國內安全部門更大權力后尤其如此。
異見者劉曉波在2009年被重判11年監禁(一年后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以及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在未受起訴情況下被拘留近3個月,這兩件事就凸顯出了勞教改革的迫切性。
但勞教制度是中國法律制度有名無實的最明顯的標志。它允許公安機關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對嫌疑人實施最多4年的拘留。這一制度在上世紀50年代設立時是為了打壓政敵,但如今已成為安全部門處理不聽話者的手段。
2009年政府數據顯示,全國勞教人員數量為16萬。但王公義表示,從幾個月前開始,除少數被指控有一定暴力行為的犯人以外,公安機關已不再將犯人送去勞教所。
王公義補充說:“截至去年年底,勞教人員數量已降至5萬左右,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這一數字到今年年底將降為2萬。”
這些數字與其他人的說法相吻合。在東北馬三家勞教所呆了兩年、去年年底被釋放的劉華(音譯)表示,該勞教所自去年9月26日起就沒有進新人了。另一名與一個女勞教人員團體保持接觸的活動人士表示,她在中國各地的勞教所都發現了同樣的情況。
從辯護律師到法官,中國司法界普遍認為,勞教制度是違憲的。據曾參加勞教者描述,勞教所環境很差,勞教人員被強制從事過量勞動,忍受沒完沒了的折磨和羞辱。
一名曾在北京大興團河勞教所勞教的前勞教人員說:“要是說話,就會被罰蹲著工作。”
據勞教人員描述,勞教所的工作人員還常常用電棍擊打勞教人員,用縫紉機(用來縫制準軍事人員的制服)的針扎他們,讓他們單獨呆在小黑屋里關禁閉。
自去年5月以來,浦志強已幫助重慶的21名勞教人員獲得釋放。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田宏鴛。2010年,田宏鴛在一個網絡業主群上向其他業主提議,將他們與開發商的糾紛告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公安機關于是將田宏鴛抓送勞教所。這個案子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王公義說:“勞教制度已變成地方官員整人的工具。”
中共在1955年出臺了勞教制度,目的是控制“反革命分子”——被中共視為威脅而又沒有可起訴罪行的人。該制度實施后,勞教對象的范圍迅速擴大為所有當局不喜歡的人。
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以后,勞教的對象變成以輕微犯罪者為主,包括吸毒者和妓女。但隨著收入差距拉大、腐敗和權力濫用問題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對社會現狀不滿,勞教所也容納了越來越多被中共視為威脅其統治的人。
英國《金融時報》采訪的一些前勞教人員表示,如今勞教所里最多的是上訪者——向上級政府訴說本地政府未能解決的冤情的人。另外,“法輪功”信徒占勞教人員的四分之一至一半。
這些數字令人們質疑,中國勞教改革能走多遠?
王公義說:“一個問題是,這些勞教人員將何去何從?如果這些麻煩制造者涌上街頭,公安機關又將面臨維穩的壓力。他們會想新的辦法。”
就目前而言,專家們表示,勞教所正逐漸被改造為戒毒中心。據預計,被稱為“橡皮圖章”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將出臺一份關于廢除勞教所相關法規的意見。屆時,改革勞教制度的工作才將真正開始。
王公義說:“在那之后,我們將需要大規模修改刑法。”
中國能否以此為契機、推行法治,現在還不得而知。浦志強說:“這是唯一的辦法。”
他說:“10年前的老問題如今仍未得到解決。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如今已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