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曝光武漢一批“減配”出租車“下線”后流入二手車市場,一些黑的司機甚至準備對購入車輛稍作改裝,冒充正牌的士上路。
記者發(fā)現(xiàn),僅曝光的這家專門經(jīng)銷二手車的方老板手上,就有兩批共計46輛下線車輛的清單。對照12000余臺問題車數(shù)目,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還有多少輛車已經(jīng)“下線”進入交易市場。
春節(jié)前,武漢才開始第一波全面更換“減配”的士。距離首次更換時間才一月有余,雖然出租車安全隱患問題解決了,但問題卻伴隨著車輛再度流入市場而衍生出新一輪問題。很明顯,這些車輛是因為安全問題而退出出租車隊伍,處理起來就必須考慮安全因素,至少在原有問題解決前,不得以任何形式重新回到馬路,相信在此之前,相關部門已經(jīng)有所考慮。問題是,這些車輛是通過什么途徑進入二手車市場的?
多家“減配”的士所屬的出租車公司表示,確實因為存在安全隱患而被集中“下線”了一批車輛,這些車輛“下線”后,已全部交給了相應的更換點,不知道為何流入到市場。如果出租車公司所述屬實,更換點在神龍公司,神龍公司有必要就此作出解釋,若確有此事,不但要承擔相應責任,還必須協(xié)助相關部門追回流入市場的問題的士。而如果問題不在神龍公司,那么出租車公司亦有嫌疑。以前述兩者為主要調(diào)查對象,快速查出問題源頭并不難。
此次事件還牽涉第二個問題,即買輛舊車,私自安裝頂燈、計價器等配件就上路載客——克隆出租車。事實上,為什么假的士屢屢被打擊又屢屢返潮呢?
據(jù)市運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線車輛可以“營改非”(營運車輛改民用車輛),只要車輛按規(guī)定辦理了改色、過戶等手續(xù)就不違法。只有抓獲真正投入非法營運的車輛,客管部門才能嚴懲沒有手續(xù)的假冒出租車。
從操作手法來看,只要給改色、除去標識的車重新裝上頂燈、計價器等的士主要“配件”,仿的士一點都不難。市場上有少數(shù)商家就是提供此類服務,連車后窗廣告屏亦有售。一些二手車賣家甚至主動協(xié)助“接洽”或直接提供這項服務。由此看來,自車輛“下線”到重新包裝上路,有著一條齊整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傳統(tǒng)的打擊方式可能多考慮打擊某一處以斬斷鏈條,現(xiàn)在或許要考慮全方面斬斷每一個渠道。
首先,黑的能夠冒充真的士,是鉆了“營改非”的空子,應當說,“營改非”類車輛并未占到市場較大比例,有沒有針對此類車輛加大監(jiān)管和復查力度呢?再則,鑒于的士“配件”的偽裝作用,能不能計價器等的士專用設備在銷售上作出一定限制規(guī)定或者登記要求呢?
無論是黑的還是減配車重回市場,最終關系到市民安全,對它們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