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西安人見面不問你吃了嗎,而是你買天然氣了嗎?自從網上傳出“天然氣價格要大漲價”后,幾乎西安大大小小的天然氣售氣點都排起了長隊。和春運有一拼的是,大爺大媽排隊買氣有的帶板凳,有的帶救心丸。
大爺大媽“爭氣”要請出速效救心丸,可見心中的恐慌和焦慮。與搶鹽、搶蠟燭、搶板藍根、搶綠豆湯不同,那多少與盲從有關,搶天然氣背后則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當然發改委已經緊急辟謠說“(天然氣漲價)這個消息是無稽之談”。不過聯想起油價聯動機制改革前,一些部門往往半夜雞叫,凌晨突擊漲價。不少市民在油價的保衛戰上吃了敗仗,此次自然希望在天然氣價上爭上一口氣。
最近流行一個詞:囤積強迫癥。是指國人什么都想囤,小到奶粉、豬肉、食用油,大到住房、假古董、LV等等奢侈品。即便八輩子用不完吃不完,也要搶個先手。當然你可以說這是“羊群效應”的一種。此次“囤氣運動”在多地出現,大部分群眾只是跟風盲從。不過按照經濟學的原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隨大流”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問題是,相關部門要思考,為何在關系民生的衣食住行上總是有人讓群眾受氣?譬如“一夜提價數十萬”、“恐慌性購房”、“日光盤再現”,皆因為房價并不完全取決于供求關系,房產商可以通過囤積房源、制造恐慌、哄抬房價等方式人為操縱市場供求信息,改變真實供求。占有信息優勢的房地產商一方才能扮演“領頭羊”獲取暴利,而老百姓成為待宰的羔羊。如果像江蘇鹽城供氣企業一樣,“短短的三小時內,連續三次張貼不同的調價通知”,官方信息如此不透明、預期如此不確定,恐慌自然也會滾雪球,公眾生氣、賭氣、爭氣是難免的。
“羊群效應”的背后其實是羊群沒有底氣與領頭羊“爭氣”。一些地方緊急承諾年內不漲價并不能真正給群眾消氣。因為搶氣群眾真正的恐慌是權利恐慌。沒有一個更均衡的氣價議價體制,公眾與企業便沒有一個平等協商博弈的平臺。經營者捏著消費者的生命線,消費者隨時會變得上氣不接下氣,這速效救心丸也才會成為弱者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