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殯葬改革需以人性化方式推進
時間:2013-04-04 22:52:44  來源:金羊網  作者:木須蟲 

    清明節前夕,墓園土地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日前民政部發布的“殯葬綠皮書”指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開始限售墓位。據統計,上海公墓面積僅剩下2000畝左右,為買墓地,部分市民在墓園半夜排隊守候。(4月2日《新聞晨報》)

    大城市墓地緊缺應該說充滿必然,動輒過千萬人口,土地供給本就困難,而相對于土地占用一次性,人口具有再生性,哪怕墓地占有的面積再小,假以時日必然也會突破極限。因此,對于城市殯葬來說,墓地緊缺的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根本的出路必然是走節約型和“零占地”的殯葬道路。

    問題很突出,辦法也不缺少。比如,樹葬、海葬等綠色環保殯葬形式以及壁葬寄存等節地模式,事實上都可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譬如,上海市壁葬寄存既節約土地,又節約支出,使用率都不高;而上海、廣東等地開始對海葬等給予獎勵,目前的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當然,公民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

    城市墓地緊缺期待殯葬觀念轉變,但是需要轉變觀念的不止是居民本身。首先,墓葬是一個風俗,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一定的慣性,必須承認它的長期性。其次,墓葬也是衡量社會公平的一把尺子,厚葬甚至墓地的奢豪,某種意義上延伸了公民財富地位的比拼,“死且不平等”,助長了墓地差異化、大型化的風氣,單純靠居民意識的自我提升,是難以改變的。第三,墓葬之于親屬與子女,有根的意義,承擔著追思逝者,教育后代的功能,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亦需要方式上的替代或者改良。

    城市墓地緊缺挑戰的其實是城市管理的難題,倡導居民移風易俗是正道,但是管理富于人性,能夠助推觀念轉變才是關鍵。一方面,要強調居民殯葬權益的平等性。既讓墓地回歸公益地位,有序控制墓地規模,節約型墓地要占到絕大比例,尤其需要根治以贏利為目的的墓葬催生出來的攀比風氣;另一方面,要增強城市的歸屬感。把城市當做居民共有的家園來打造,積極為樹葬、海葬創造條件。比如,規劃發展一批公益林與公益岸線,完善管護機制和祭奠條件。此外,還可以以城市的名義建立逝者信息庫,收錄逝者的相關信息、生平事跡、殯葬方式、落葬地點等等,供后人查詢與祭拜,把居民與城市的歷史聯系起來。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