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煙臺市城鎮化發展綱要(2013-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出爐。按照《綱要》要求,到2015年山東省煙臺市城鎮化率要達到63%,城鎮人口達到440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達到500萬人以上。到2015年,完成三年村莊整治任務,全市半數農戶住進新房,到2020年,全部完成城中(郊)村改造任務,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與城鎮全面接軌。
2015年,城鎮人口440萬以上
根據《綱要》,到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3%,城鎮人口達到440萬人以上;人均生產總值10萬元以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4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元以上;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35平方米以上,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覆蓋率達到96%以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實現全覆蓋,森林覆蓋率達到43%以上;各功能區成為支撐人口聚集的重點區域,各項城鎮化指標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等城市達到7個,3萬人以上小城鎮達到8個。
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達到500萬人以上,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顯著改善,城鎮居民生活品質和文明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化質量接近東部沿海地區較高水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構建起支撐藍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設的城鎮體系。
其中,到2015年,龍口、萊州城鎮人口達到45萬人以上,萊陽達到40萬人以上,招遠達到35萬人以上,海陽達到30萬人以上,蓬萊、棲霞達到25萬人以上,長島縣城人口達到2.5萬人以上。
2015年,市區公交超25公里/小時
《綱要》對城鄉基礎設施承載力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以中心城市為樞紐、中小城市為節點,構建連接各功能區,對接農村社區,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管道運輸配套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
到2015年,市區公交平均營運速度達到時速25公里以上,市區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實現中心城市與縣城之間一級以上公路連接、縣城與主要鄉鎮之間二級以上公路連接,打造90分鐘市域通勤圈;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2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德龍煙鐵路基本建成,煙臺潮水國際機場投入使用,開通動車組、加入高鐵網、規劃市區軌道交通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全市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246個,其中20萬噸級以上5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3.5億噸和260萬標箱;管道運輸達到540公里,年通過能力達到2500萬噸。
2015年,市區供熱普及率達76.5%
《綱要》要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舊城區、城中村、城郊結合部、農村社區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城鄉低收入人群、弱勢群體聚居地的人居和交通環境。
同時,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積極開發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提升全市電網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到2015年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350萬千瓦。
加快構建現代水網,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完善城市給水排水設施,提高防洪、供水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市總供水能力達到14億立方米。
積極引進第二氣源,到2015年市區燃氣和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100%和76.5%以上。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發展地下停車、地下交通、地下商業、地下倉儲等設施。
2015年,超9成天氣優于二級標準
《綱要》對農村、城市環境都有詳細要求,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總面積達到880萬畝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2%,城市建成區全年空氣質量優于二級標準的天數占比達到90%以上。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清理整頓閑置土地,鼓勵對低效利用土地開展“二次開發”,支持建設多層廠房,規范土地投資強度和效益標準。推進建筑節能,全面落實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節能標準,到2015年適合改造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率達到40%以上。加強水系生態建設,強化水源地保護,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推進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改造建設,實現鎮駐地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到2015年,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近海海域水環境質量功能區達標率均達到100%;全市70%以上的小城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城市污水處理率超過95%。積極推進城市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和電子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推廣應用安全可靠的垃圾焚燒綜合利用等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
2015年,每鄉鎮有一所公辦幼兒園
“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難。”許多家長發出這樣的感慨。《綱要》對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也做了規劃:編制實施《煙臺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3-2015年)》,加大對公共服務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整合城鄉教育資源,推進中小學標準化學校建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到2015年,每一個鄉鎮(街道)建成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全市80%以上的幼兒園和所有中小學達到省定標準。每年培養職業院校畢業生4.5萬人、開展社會技能培訓12萬人次。健全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到2015年,全市二級以上醫院衛生技術人員和床位分別達到1.8萬人和1.74萬張;到2020年,分別達到1.99萬人和1.97萬張。創新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創造更加安全的消費環境。
2015年,新增養老床位2萬張
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免費體檢一次,80歲以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上門體檢。在牟平一處省小城鎮示范鎮,許多村民對這項養老保障贊不絕口,鎮里的老人們享受如城市居民一樣的補貼。
《綱要》要求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城鄉社會保險體系和救助體系,穩步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統一、服務均等。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養老事業,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到2015年,全市新增各類養老床位2萬張,日間照料服務覆蓋全部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形成覆蓋全市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