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當天在紐約總部發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長茲洛特尼克在發布會上說:“中國在過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極快,超過了其他國家。”
報告說,中國正經歷著城市化的重要轉型。1980年,中國只有51個城市人口超過50萬,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中國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從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間,共有185個中國城市跨過50萬人口門檻。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又將有107個城市加入這一行列。
報告說,擁有相當規模人口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顯示出中國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59%。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球總人口的一半,達到35億,農村人口目前為34億。報告預計,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全球農村人口還將繼續減少,到2050年,農村人口將減至29億。
與此同時,擁有千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往往引人注目,但實際上目前全球5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人口不足50萬的小城市里,將來的趨勢也是大部分城市人口將居住在小城市。
相關鏈接:
法制晚報: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化速度世界第一
城市化最快·報告解讀
中國
30年間 中國185個城市人口超過50萬
報告說,中國正經歷著城市化的重要轉型。1980年,中國只有51個城市人口超過50萬,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中國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
從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間,共有185個中國城市跨過50萬人口門檻。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又將有107個城市加入這一行列。
報告說,擁有相當規模人口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顯示出中國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中國的城市比例在過去的30年間增長了一倍多,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59%。
目前,全球21個擁有至少1000萬人口的大型城市共居住有3.24億人,占全球城市總人口的9%,而到2025年,還會涌現出8個大型城市,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廣州。
世界
居住在小城市將成未來趨勢
報告中還提到,世界城市人口已經超過全球總人口的一半,達到35億,農村人口目前為34億。報告預計,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全球農村人口還將繼續減少,到2050年,農村人口將減至29億。
茲洛特尼克表示,截至去年,全球230個國家中的140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已經達到50%以上,在未來40年內,還會有66個國家加入這一行列,但各國之間仍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比利時、科威特、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幾乎全部城市化,然而布隆迪、尼泊爾等不發達國家的農村比例仍然很高。
這一報告顯示,亞洲國家是農村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達42%,比非洲的農村人口比例高出2%,然而,亞洲同時也是城市人口最多的地區。實際上目前全球5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人口不足50萬的小城市里,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將來的趨勢也是大部分城市人口將居住在小城市。
城市化最快·意義
為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
針對“中國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報告,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講的那樣,中國的城市化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是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的兩大關鍵性因素。
他表示,中國數億人口在幾十年內擺脫貧困,基本過上現代化生活,是我國和全球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和動力。
城市化最快·影響
國民經濟增長模式發生重大轉變
牛鳳瑞表示,我國城鎮人口已達6億,現在第一代農民進城后,第二、三代出生后就成為城市的一員,他們可以擁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發展空間。
而留在農村的農民也可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和生產資料,生產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有利于實現規模化生產,統籌城鄉發展。
城市化不單純是農民進城,它也意味著國民經濟增長模式和國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
牛鳳瑞指出,因為我國的城市化發生在歐盟和美國完成兩次城市化之后,我國可以充分汲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用比發達國家低得多的轉型成本和短得多的轉化時間,加速完成中國城市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