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上海經受了一次“額外的考驗”。昨晚8點37分,上海電網浦東至浦西一50萬伏輸電線纜發生故障,造成市中心三座變電站失電,黃浦、普陀、靜安等中心城區發生大面積停電,也導致軌交2號線部分區段受影響而停運。一小時零九分之后,發生停電的區域全部恢復供電。
一座超級大都市的局部地區突然失電,其情其景其后果,不難想象。而在昨晚那黑暗的69分鐘里,申城的中心地帶發生了什么?自當時及至今晨,自媒體和傳統媒體紛紛披露和報道,讓人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上海失電未失序,失明未失范,失常未失德,意外地接受了一場危機應急、城市管理、社會公德、事故處置等等方面的“考試”,成績良好!今天本市報紙的新聞標題對此簡練地做了概括:“黑暗中,見證上海應急效率”、“市民平靜對待互伸援手”、“沒有驚慌,沒有錯亂;守望相助,上海安然”。而一條微博道出了網友和市民的共同感受:“1個小時的斷電還是能感受到許多細節的,比如樓下呼嘯的各種警笛雖然讓人有些緊張,但卻能實實在在地看到供電、消防、警方、救護、新聞媒體等部門的集體緊急響應,美麗的夜景離不開你們共同努力!”
“美麗的夜景離不開你們共同努力”,由此演繹開去,我們完全可以說:城市的秩序、文明、道德、美麗,離不開每個行業、每個部門、每個崗位,乃至每個市民的同心協力。而這種“離不開”,與每一天、每件事、每個環節、每個細節休戚相關,緊密勾連。少先隊員們有一個口號:“為共產主義事業,時刻準備著!”如今看來,說“共產主義事業”似乎過于宏觀過于遠大,但再偉大的目標也總是需要現實的累積逐漸達成,任何狀態下的“時刻準備著”,則十分重要、非常必要。要是沒有平日里的“時刻準備著”,沒有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時刻準備著”,沒有為“時刻準備著”而做的一切應急訓練、預案,一旦遇到偶發事故、突發事件,則必然陷于尷尬、被動、束手無策的境地,導致失序、失范、失德的混亂現象。因此,“時刻準備著”,并非一個空泛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綱領、實踐指南。
我們當然不希望有任何事故的發生,那種黑夜里的“考驗”還是別來為好,但既然出現了,應對裕如地度過了,就不妨將其作為一個檢視各項工作的良機,發現弱項、消除隱患的契機。昨夜失電期間,城市運行總體平穩順暢,社會秩序整體有條不紊,應急方案基本得以實現,但其中是否還有疏漏、短板、弊端、失誤?如何處置才會更科學更有效?如何使得類似的供電故障不再發生?……這些都需要及時審視、檢討、改進。這才能讓“額外的事故”變成一種“額外的收獲”、“額外的財富”,從而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上海人的生活品質愈來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