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13時許,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鎮文青村發生一起悲劇。3個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旁邊玩耍時溺水身亡。由于當時沒有人路過,直到一位5歲的小男孩浮出水面才被發現。這三兄妹中最大的男孩今年10歲,其次是9歲的妹妹,以及5歲的弟弟。據小孩家人介紹,三兄妹的父母以前在家附近打工,平時還能照看到孩子,從去年開始,夫妻倆去廣東珠海的酒店打工,平時小孩由爺爺奶奶看管。孩子的爺爺患病在床,奶奶身體雖然好點但年事已高。
留守兒童再次以這種極端的方式闖入我們的視野,這是多么慘痛的代價。留守兒童不僅面臨教育、親情的嚴重缺失,現在看來,他們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一般都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管,這些人群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天天忙于農活,或者自己都需要別人照顧,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
留守兒童不僅是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農民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讓自己孩子擺脫這種祖祖輩輩都無法擺脫的困境,進城務工賺錢似乎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從而使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然而,即使讓孩子呆在父母身邊,面對父母奔波忙碌的工作、不完善的社會服務,孩子又能否得到足夠的關愛、接受良好的教育?怎樣呵護留守兒童,這一工作迫在眉睫!
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呵護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各級政府要承擔起領導責任,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制定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政府與社會支持,減少他們的親情缺失、教育缺位、行為失范與安全隱患,最終形成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優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呵護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應該充分發動社會力量,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如優秀退休教師等),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并且,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