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城鄉居民養老金四年未漲 專家建議健全調整機制
時間:2013-07-19 10:58: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唐寧,黃斐 

    連續繳費15年,60歲后每月最低只能領取73元養老金,即便按照最高標準繳費,最多也只能獲得每月129元的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已近四年,但基礎養老金水平從未變動。相比城鎮職工連續八年大幅上調養老金待遇水平,居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過低、待遇調整機制缺失的問題逐步凸顯。專家建議建立健全居民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使養老金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提高而提高。

  居民每月僅領百余元養老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本月施行滿兩周年,按照規定,我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并實現了政策全覆蓋。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今年三月份,全國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86億人,已有超過1.33億城鄉老年居民按月領取養老金。然而,與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連續八年上調養老金水平相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顯得捉襟見肘。

  現行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由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組成,兩者參保和待遇計發規則基本一致。具體而言,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個人賬戶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構成,儲存額每年參考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

  但在通脹水平高企的背景下,居民養老保險的實際保障效果受到質疑。按當前的待遇計發水平進行簡單測算表明:如果居民選擇按每年100元最低檔次繳費,政府補貼按照30元計算,假定利率按照3.5%計算,繳費年滿15年后,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金額為2508元,達到領取待遇年齡后,參保人能夠領取養老金中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為2508/139=18元,加上55元的基礎養老金,參保人每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總額為73元。新農合的參保人即便按每年500元國家最高檔次繳費,每月能夠領取的養老金總額也僅有129元。

  事實上,2009年新農保制度啟動后,基礎養老金待遇水平始終維持在每人每月55元。試點啟動之初,55元對于提高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近年來在國家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以及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長的客觀環境下,基礎養老金標準并未調整,由此造成了當前養老保險制度下的尷尬。

  而這在替代率上體現的尤其明顯。2008至2011年間,農民年收入逐年增加,分別達到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有專家測算,新農保的養老金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區間維持在14.11%至30.84%之間。而2011年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達到了50%。

  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亟待建立

  “從通貨膨脹速度和物價水平等情況來看,100多元錢不能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的基本養老需求。若按照存款利率長期計息,更加無法保證個人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參保人從自己的個人賬戶中得到的養老金也是屈指可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倪志浩認為,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居民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

  以新農保為例,參保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待遇水平受到基礎養老金、繳費檔次、繳費年限以及個人賬戶資金增長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當前對養老金待遇水平影響較大的是基礎養老金部分。對此,倪志浩認為,應將基礎養老金給付與農民人均純收入掛鉤,通過建立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動態投入機制,使基礎養老金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而提高,“通過此舉,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又能讓制度成為長效穩定的保障機制,讓參保人能夠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他說。

  個人賬戶部分,倪志浩認為,雖然國家提出新農保制度可以依據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進行適時調整繳費檔次,但對調整的辦法并沒有明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都發生很大變化,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繳費調整機制為參考,繳費檔次的變動將毫無依據可言,而且在操作上無論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者參保人來說都非常麻煩。如果長期維持繳費檔次不變動或者時隔多年變動一次,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出現新農保制度下個人賬戶的基金變動幅度低于參保農民人均純收入變動幅度的情況。

  而若以農村人均純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進行測算,參保繳費標準就能隨著農民人均純收入、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動而相應調整。鑒于我國各省份農村經濟發展差異較大,倪志浩建議繳費基數的設定要參考本省區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因素,以本省上一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作為繳費基。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