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第一代農民工養老困局亟待破解
時間:2013-08-29 17:30:42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楊朝清 

    改革開放已走過30多個年頭,第一代農民工也到了知天命之年。由于收入低、故土難離等原因,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會在城市頤養天年,而是會選擇葉落歸根,回到農村。據估算,目前全國農民工總數近2.3億人,其中50歲以上、面臨養老困境的農民工已高達3600萬。(8月28日《法制日報》)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民工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城市。在城市和鄉村游走了數十年之后,不管第一代農民工是否愿意,歲月都將他們無情地推向了返鄉之路。作為城鄉二元結構的邊緣群體,農民工養老處于一種尷尬的境遇——城市無法為農民工養老,鄉村難以承載農民工養老。

    結束多年的漂泊生活,身心俱疲、力不從心的農民工回到了熟悉而陌生的鄉村。不論是返鄉后重操舊業,還是利用打工期間的積蓄養老,抑或是依靠子女實行家庭養老,第一代農民工的養老圖景,充滿了無奈與悲苦的色彩。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在傳統的觀念里,居家養老模式成為第一代農民工沒有選擇的選擇。然而,伴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和空巢化,子女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迅速轉變為“空巢老人”,既要在家里從事農業勞動,又要承擔起照顧孫輩的“隔代寄養”任務,勞力又勞心,養老又從何談起?

    從概念上看,養老應該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支持,即滿足老人基本的物質需要;二是生活照料,即為老人提供日常的關照和護理;三是精神慰藉,即給予老人經常性的情感互動和心理關懷。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返鄉農民工的“老無所依”,作為一個新出現的社會現象乃至社會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并及早去做那些該做、能做的事情。

    在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中,農民工往往成為一個孤立的節點。在城市務工期間,用工單位未必為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由于經濟壓力和思想觀念的問題,農民工也不可能去購買商業保險。沒有退休工資、沒有養老保障的農民工,養老問題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庭。可是,這種單一的養老模式,往往獨木難支,滿足不了他們基本的養老需求。

    對于返鄉農民工來說,“老有所樂”尚且不論,“老有所養”才是當務之急。首先,政府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建立起覆蓋全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將農民工納入其中。其次,要借助市場力量,加快推進養老社會化,改變單一的養老模式。此外,要擴大公眾參與,鼓勵和動員民間組織、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參與其中。只有多方合力,農民工養老困境才有破解的希望。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