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正在編制的《推動長江經濟帶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將從綜合交通、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對外開放、生態廊道和協調機制六個方面再造長江經濟帶。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處長馬慶斌就此點評認為,把長江真正管理水道的功能發揮出來,關鍵是在通治上下功夫。
長江經濟帶在我國經濟中,到底有什么地位?
馬慶斌:從東部的上海到重慶包括云南在內有9省2市包括最發達的上海南京、中部的合肥武漢以及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40多個大中城市,如果再考慮一些小的城市就有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基本上占了我們國家城市總量的三分之一,而且你會發現城市的經濟實力還有發展的潛力還比較強的,這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在全全國是很有分量比如說與面積就占全國的五分之一,那么人口總量和經濟的總量占到全球40%左右,就是說他在我們全國的經濟發展當中,我們從現狀來看,它的地位都不可小趨。
再造長江經濟帶是一步好棋,再造長江經濟帶,對我國發展有什么幫助?
馬慶斌:一個是它打通了東部、中部和西部之間經濟發展聯動的自然障礙,尤其隨著產業往中西部轉移交通成本的問題,如果我們充分的把長江水運的功能再一步提升,雖然他是世界上最繁忙、運量最大的但是與他潛在的運力和世界上萊茵河和密西西比河相比,遠遠達不到的高效率,第二就是縮小地區差距提升中國經濟整體的質量,第三是探索了一個跨行政區域全大河流域經濟一體化體制機制這樣一個機會,比如說從鐵路、公路、航運包括海運在內交通體之間怎么樣打通、怎么樣兼容,如果我們把整個流域來發展經濟的話,這個時候就能夠很好的實現,按照主題功能區實現區域間水資源的使用、生態補償這樣一些機制的構建。
對于再造長江經濟帶,有什么建議?
馬慶斌:把長江真正管理水道的功能發揮出來,關鍵是在通治上下功夫,比如說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要通暢,鐵路、水運、海運之間不能是割裂的,而應該是通過長江經濟帶的打造把他們之間打通才能提升效率;另外一個就是各個結點之間的貫通,比如說上海、武漢、重慶三大經濟中心,他們之間怎么樣服務于中、東、西亞區域之間物流運快速高效的組織;第三就是九省、二市之間,市場是不能融通,比如說在基本共融服務能不能是兼容的,促進整個流域的勞動力、資金、技術、高效自由的流動,包括流域內水資源的使用,怎么來合理、怎么來商量著使用分配,包括生態補償的問題,都有一個探索,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就是長江流域是咱們國家重要的糧食產區,也就是說在長江流域還要探索出一條,即要推動城市化、工業化包括黃金水道的發展,還要探索一個農業現代化,就是讓長江水道除了實現貨物人員高效的流動之外,還要珍惜這條母親河,帶給我們水源、生產出更多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