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重新發現老人”仍然需要善意
時間:2013-11-26 20:20: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陳方 

  有關老人的新聞近日又成了媒體報道的熱點:在江蘇,大媽們為了晚上跳舞,占據小區空地,在此停留的車輛都被貼上“警示”紙條;在吉林,一位82歲老人因為公交車沒進站點讓他多走了路,竟把司機罵暈了過去;在汕頭,兩名高三學生扶起了騎電動車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誣陷訛詐,報警后才獲清白……上周,有網絡媒體將之集納為專題并炮制一話題——中國的老人是不是“變壞”了?

  媒體試圖“重新發現老人”,并從中進一步探討中國老人的形象問題,以及形象嬗變背后的社會根源。既然是對一類現象的觀察,就一定要對規律性的東西加以總結提煉。耐人尋味的是,一些媒體和輿論在“重新發現老人”時,提出了到底是“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疑問。

  從一些有關老人的負面新聞中提煉出“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疑問,從眼球經濟學的角度看,它已經成功地把那些早被我們“冷凍”的社會新聞營銷了出去。有關某些老人乘坐公交車時為老不尊、摔倒后被人扶起反而誣賴的新聞并不少見,在一輪輪的信息轟炸后,受眾對這些老人的負面新聞已不再敏感。之前也很少看到有媒體針對老人的負面新聞而發起對老年人整體形象的反思。這一次,因為有了“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疑問,老人的整體形象問題一下子在輿論視野里炸開了鍋。

  不妨把這些老人的負面行為看作他們與這個社會的“沖突”。隨著我們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和社會的“沖突”會越來越多,但老人的問題又從來都不僅僅是老人的問題。有分析稱,近幾年出現的“新晉老人”大多出生于1949年前后,他們成長時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匱乏”——精神的匱乏、物質的匱乏,這些“匱乏恐慌”很可能會導致修為的匱乏。于是,我們的大媽們在跳廣場舞時缺乏公共意識,很少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干擾了他人;于是,公交車上某些老人面對年輕人不讓座很可能會“以暴制暴”。但是,如果大媽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她們還會不會再去干擾別人?如果乘坐公交車的老人始終能融入在一個平和、友善的車廂空間里,他們人性中“惡”的一面還會不會被激發出來?

  盡管,“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這樣的提煉能把更多人帶入到對老年人問題的觀察上,但這一疑問還是太缺少溫情。盡管成長背景不一樣,但每一代人都有終將老去的一天,當我們老去時,如果下一代人也用“壞人”這樣的字眼來詰問我們,我們會不會感到非常悲涼?

  在“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爭論里,我們還能發現“中國式代際批評”的影子。在中國,一代人總喜歡評價另一代人。當年“70后”和“80后”被上一代人評說,各種各樣的標簽都有。那時候“70后”和“80后”還沒有話語權,現在他們大都成了社會中堅,其話語權越來越強大,當年擁有話語權的群體逐漸老去,被評說過的這一代人,又開始去評判曾經懷疑、評判過他們的那一代人。之所以“壞老人”能產生一定影響力,這和話語權的博弈不無關系。只是當年輕人成為事實上的強勢人群時,我們尤其應警惕和反思自己的話語權。我們熟悉網絡,能在網絡上拋出“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驚人之論,但老人們幾乎無還手之力。

  把老人和“壞人”發生某種關聯,以此視角“重新發現老人”,它不僅不能更好地彌合老年人與社會現狀的沖突,反而可能會加劇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對立。老人不是“壞人”,敬老永遠沒錯,與其反思是不是老人變壞了,倒不如反思我們當如何愛老敬老。“重新發現老人”沒有錯,但輿論在字眼表述上千萬不能為了追求轟動而忽視了應有的基本善意。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