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自然災害農村地區重建,特別注重發展綠色建筑抵制霧霾。”5日,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永堂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當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劉永堂通報了甘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近況,特別提及近幾年甘肅省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受災地區重建情況。
劉永堂說,甘肅省政府今年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納入“10項26件實事之一”,與各市州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將改造工作作為各級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內容之一,特別是發展綠色建筑一項,更是改變舊農村、重建房屋的主要內容。
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于建筑業,降低建筑業溫室氣體排放被看做是緩解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隨著霧霾天氣日趨常態化,住建部也將規模化發展綠色建筑作為未來目標,并在《“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中提出西部地區擴大單體建筑示范規模,逐步向規模化過渡。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并不一定是造價高昂的,也可以結合當地特色節約成本。”甘肅第六建筑集團公司工程師沈瑞翔舉例,在甘肅農村一些農民利用天然窯洞和混合草灰的泥土造成的房屋,冬暖夏涼,經過現代化技術的加固,即實用又有地方特色。
記者近日在甘肅省定西市農村地區看到,一些建筑物朝陽的南立面上加設陽光間,此外房間還配備了太陽能熱水設施,提高了居住的舒適度,比傳統農村“燃燒秸稈取暖、做飯”更為環保。
甘肅省住建廳工作人員透露,甘肅省正在實施“南墻計劃”。“甘肅省是全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具有利用太陽能技術的資源優勢。在農村建筑中推廣“南墻計劃”,可利用太陽能技術全部或部分解決農村建筑的采暖、熱水供應、生活用電等。”該工作人員稱。
劉永堂在會上表示,甘肅省政府確定實施20萬農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年實際實施危房改造計劃達到21萬戶,發放補助資金24.21億元,截止目前,21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