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晉城12月14日電(來虹)近日,經山西省政府批準,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正式公布,“非遺”項目共計50項,保護單位120個,晉城市7項“非遺”上榜,包括4個新入選項目,3個擴展項目。至此,晉城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已達到65項,名列山西省第三。
據介紹,此次公布的山西省第四批省級“非遺”項目民間文學類6項,傳統音樂類9項,傳統舞蹈類3項,傳統戲劇類1項,曲藝類1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2項,傳統美術類5項,傳統技藝類18項,傳統醫藥類2項,民俗類3項。
晉城市4個新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包括:民間文學類1項,“九頭十八匠”的傳說;傳統技藝2項,潞綢手工織造技藝、陵川紙龍制作技藝;民俗1項,陽城蠶桑習俗。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包括:傳統美術1項,面花(大陽面塑);傳統技藝1項,砂器制作技藝(南安陽砂鍋);傳統醫藥1項,韓式正骨術。
近年來,晉城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使晉城市的“非遺”保護水平得到穩步提升。目前,晉城市已成功申報國家級保護項目17項,名列山西省第二,省級保護項目65項,名列山西省第三,市級保護項目124項,縣級保護項目243項,9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0人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8人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陽城縣皇城村和澤州縣玨山已分別成為“山西省民族傳統節日九九重陽節保護示范基地”和“山西省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保護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