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霧霾形成的“真兇”歸案尚待時日
時間:2014-01-07 18:23:24  來源:中國網  作者:張田勘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二次無機氣溶膠(26%)、工業污染(25%)、燃煤(18%)、土壤塵(15%)、生物質燃燒(12%)、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4%)。這一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學》上。

    這一霧霾成因研究結果顯然與過去一些研究所揭示的霧霾成因有差異,也與人們心目中的霧霾成因有很大不同,例如,與汽車尾氣是導致霧霾的首要“元兇”的結論不同,因而遭到質疑和反駁。1月2日中科院官方組織召開新聞通氣會,稱“這一數字被嚴重低估”。該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稱,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在于采用的源解析方法本身、研究對象的采樣數量、研究者主觀因素等多個原因。

    那么,張仁健課題組的結果引發質疑和懷疑后,霧霾成因是否永遠會籠罩在霧霾中而難以見到真相?

    分析各種版本和各種研究得出的霧霾成因結果就可以看到,雖然我們還未完全觸摸到霧霾成因的真相,但是離真相已越來越近,因此霧霾成因不會永遠在路上,也許在新的一年就會有大致的真相。

    2013年2月3日,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等人組成的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組發布監測結果顯示,1月份京津冀共發生5次強霾污染過程的成因是,“就北京而言,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為四分之一。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五分之一。”

    王躍思課題組研究結果顯然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現在的研究結果不同,前者認為機動車(汽車尾氣)污染是造成霧霾最大的成因(25%),而后者認為機動車(汽車尾氣)污染是造成霧霾最小的成因(4%都不到,因為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共同占4%)。同為中國科學院同一研究單位的不同研究小組之間的矛盾結果如何自洽,需要研究人員給出詳細的解釋。也許有多種原因,一個重要原因是,王躍思課題組研究的是北京短期和近期的霧霾形成(2013年1月份),而張仁健課題組研究的是北京長期和近期的霧霾污染(2009年至2010年四個季節的霧霾污染)。

    不過,對于北京2013年1月份的霧霾成因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也有比較相似的看法。該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北京市機動車對于北京空氣質量的影響大約占到22.2%,燃煤大約占到16.7%,揚塵占到16.3%,工業占到15.7%。顯然,北京市環保局與王躍思課題組都把機動車排放和燃煤歸結為霧霾成因的第一和第二位。但是,北京市環保局的結論是來源于獨立的研究還是引用王躍思課題組的結果,不得而知,所以這兩者的相互印證存在疑問。

    2013年1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對中國霧霾成因也得出了不同結論。這兩個單位的課題組對中國近52年(1961-2012年)以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增加趨勢的分析和調查表明,北京(不是全國)霧霾原因最主要是,社會石化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這些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熱電排放、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汽車尾氣、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飪、熱水),以及地面灰塵。

    盡管“綠皮書2013”沒有詳細列舉北京霧霾成因的各項百分比,但是卻把熱電排放、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排在霧霾成因的第一、二位,把汽車尾氣、冬季供暖(燃煤)排在三、四位。這種結論與張仁健課題組的結論相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英國利茲大學研究團隊關于中國霧霾成因的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這個結果也與張仁健課題組的結論相似

    當然,還有對霧霾成因提出眼下還難以知曉的“不可知論”。2013年6月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2-2013)》指出,北京市PM2.5形成的機理過程比較復雜,工業排放源產生的污染很復雜,甚至包括餐飲業、其他行業的污染情況,而且,經過化學反應以后PM2.5形成過程還不是非常清楚。

    無論是相互矛盾的結論,還是不可知論,都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我們對霧霾成因的研究還不多,遠不足以得出霧霾成因真相的結論,例如,對二次無機氣溶膠如何形成和轉化的并不知曉。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和團隊參與到這項研究中來,而科研經費也應當不吝提供給這類課題研究,納稅人當然也會贊成和同意,因為這是為了讓所有人都呼吸上新鮮空氣和共享藍天白云的關鍵一步。

    只有這類研究增多了,才會從兩個程序獲得真相。一是根據科學研究的可重復性或可重復結果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二是從研究結果和文獻進行薈萃,得出趨向性或相似的結論。如此,霧霾成因真相才不會永遠在路上。找到了霧霾形成的真兇,有效治理霧霾還會遙遠嗎?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