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廣大民企和實體企業走出困境,讓“炒房大媽”比實體企業家“厲害”的不正?,F狀得以改觀,讓廣大實體企業走出“干也白干”的不正常境況,需要徹底的痛定思痛的政策機制轉型。
據報道,“溫州一家擁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業,苦干精算,一年利潤100來萬,而企業老板的妻子在上海買10套房子,8年后獲利3000萬。”在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呼吁“重振實體經濟”。
一家實體企業,辛辛苦苦干一年,手下員工上千人,一年到頭才掙利潤100萬元,平均下來,一家千人企業均攤到每一名員工身上,一個月的利潤不過八九十元,這是一個讓諸多實體企業無奈和“悲催”的殘酷現實。而相比于這些辛辛苦苦創業的企業家們,一些“炒房客”如那些“炒房大媽”們,只要將錢投入到城市房產上,不動不搖幾年下來就可以獲得數倍利潤和利益?;谓洕a業結構所導致的實體經濟空心化的惡果已經體現出來了。
這一畸形結構,無形中扼殺的是廣大企業家的創業熱情。哪一個實體企業家不是真想干出一番事業,讓自己的個人價值通過企業經營體現出來呢?結果呢,遇到的卻是貸款難、稅收高、人工物價成本畸形持續的上漲現實,這對大量的國內實體經濟和民營實體企業家的熱情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反觀一些虛擬經濟、金融房地產等經濟領域,只要投對了門路,就可以大把撈錢,“屁股完全可以決定腰包”——這是對企業創業的無情反諷,也是一個最現實的打擊。“實干的”吃虧,經營困難、面臨虧損,“不實干”的,坐等著“圈錢”。就如此前的一些鋼鐵企業家們的哀嘆一樣,去年年初以來“一噸鋼的利潤不過8毛5分錢,買不了一瓶礦泉水”,這樣的實體經濟誰還樂于搞?
其二,“炒房大媽”大把撈錢,實體經濟困境連連,還會直接扼殺社會的創造力。眾所周知,資本是逐利的,與資本相關的技術、科技也是逐利的。如果一個行業沒有相應的利潤支撐,不僅“資本”會游離出去,促進行業產業發展的技能資本也會逃離??茖W創新的力量將無法在一個“低迷的”的不正常分配利潤的行為上體現,也就失去了科技創新的意義;而那些非高技能含的“金融”、“房地產”等虛擬產業,因為“懶漢”也能大把掙錢,這些領域行業很少關心技術創新。“全民炒房”,扼殺的將是整體社會的創造力。
其三,最嚴重的問題是扼殺社會活力。人人都希望“不勞而獲”,將沒有多少人從事和關注實體經濟,人人“炒”一種發財的產品,不過是擊鼓傳花式的游戲。政府、金融機構和民意游資、炒房者蜂擁跟進,最終透支的是社會民生。
如何讓廣大民企和實體企業走出困境,讓“炒房大媽”比實體企業家“厲害”的不正?,F狀得以改觀,讓廣大實體企業走出“干也白干”的不正常境況,需要徹底的痛定思痛的政策機制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