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4日電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今日在回應“全國耕地面積多出2億畝”時表示,前不久國土資源部公布了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數字,帳面面積數字增加了,但實際的耕地面積還是這么多,多出2億畝的耕地,主要是受調查標準和技術方法改進的影響。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今日就“切實抓好糧食生產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舉行新聞發布會。
曾衍德指出,不要以為耕地數量增加,耕地的紅線就不要守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明確提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農民可以“非農化”,但耕地絕對不能“非農化”,如果耕地都不種糧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吃飯的家底就沒有了。
曾衍德進一步指出,隨著人口增長,包括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耕地紅線還必須堅守。這是保障未來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更是對子孫后代的責任所在。
曾衍德強調,不要以為耕地面積數量增加了,測算下來單產水平降低了,就以為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就不需要耕地面積的保障了。將來按照新發布的耕地數據進行測算,糧食單產可能降低。我國的單產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差距就是潛力,不要認為就不需要這么多耕地來支持,這個問題必須明確提出來。
曾衍德介紹,從農業部門來講,有兩方面要抓緊抓好,一是積極參與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目前我們正與國土資源部密切合作,制定好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有關工作,下一步要在劃定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劃、管、用”的機制。要制定工作規則,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基本農田劃定真正落實到位。同時,還要完善補充耕地的質量驗收制度和標準。
二是要著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這是農業部門重要的職責。要結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和重金屬污染耕地、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綜合治理,推動實施“沃土工程”,整合耕地修復等項目資金,以培肥地力、養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復、農田節水為重點,集中投入、連片建設,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