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黃奇帆昨天在三峽工程重慶庫區2010年上半年移民工作會上指出,三峽工程已進入后續工作階段,重點要解決好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統籌處理三峽工程蓄水運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關問題。完成這一新的歷史使命,需要妥善處理好“移民與非移民、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能力、特色產業與優勢資源、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與城鄉統籌一體化、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后續工作與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等六大關系。
受益于三峽工程,庫區污水、垃圾處理率高于全國平均值
黃奇帆說,去年,三峽工程大壩全面建成,百萬移民“搬出去”目標如期實現,正式轉入三峽后續工作階段。這個時候,深刻理解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可使我們對三峽工程后續工作的認識更透徹、更全面。回顧三峽工程有八大意義,其中三個意義是對全國而言。
首先是發電,三峽工程目前累積發電量突破4000億千瓦時,按0.3元/千瓦時計算,已有1000多億元的效益。二是防洪,最近長江上游發特大洪水,但現在總體上有驚無險,這歸功于三峽大壩的防洪截流功能。三是航運,實施三峽工程使長江黃金水道航運效益得以充分發揮,原來1000噸以上的船開不到重慶,現在5000噸級單船和萬噸級船隊都可以到重慶,重慶的航運能力及航運中心地位大幅提升。
還有五個意義是對重慶庫區而言的。一是庫區基礎設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達萬、渝懷鐵路通車,渝萬城際、沿江鐵路開工,今年將實現鄉鄉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二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目前庫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4%和94%,庫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49%和70%,高于全國平均值。三是庫區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有了長足進步,建了一批高標準的學校、醫院、文化設施等。四是庫區的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庫區的縣城比周邊地區超前差不多10年。五是庫區的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重慶GDP增長17.6%,列西部第一、全國第三,而庫區平均增長率還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穩定致富的時候應該是800萬庫區人民都能致富
在談到如何做好三峽工程后續工作時,黃奇帆強調要處理好“六個關系”。
一是移民和非移民關系。過去的10多年,一講到庫區,講到移民,工作的重點是移得出、穩得住,今后,還要繼續對這些移民負責,讓他們穩得住,還要能致富,但大家更要想的是我們叫“庫區”,庫區人民包括移民和非移民。搬遷的時候工作重點是100萬移民“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穩定致富的時候則應該是讓800萬庫區人民都能致富。今后,后續規劃中的各種專項資金、優惠政策,要惠及包括移民和非移民在內的庫區群眾。后續10年以后,最好沒有移民概念,沒有后續工程的時候,最好只有人民的概念、居民的概念。
二是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能力的關系。在三峽工程準備及建設期,庫區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現在移民工作完成了,要發展致富了,大家“5+2”,“白加黑”地干,精神可嘉,出發點很好,但是必須遵守一個前提:一定要在庫區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許可的背景下發展經濟。工業要相對集中發展,凡工業園區必須有一流的環保、污水處理設施。農業也不能搞太多畜牧業,造成面源污染。此外,還要推動長江兩岸380萬畝造林工程,基本實現長江綠化全覆蓋。
要順水行舟,立足本地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三是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的關系。庫區要立足本地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要順水行舟,不能五花八門的把什么產業都拉來。現在經過勘探,證明庫區地下有天然氣等儲量巨大的豐富資源。庫區要利用好這些資源搞好特色深加工。
四是基本公共服務與城鄉統籌一體化關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城鄉統籌一體化,重點要加強農村,加強庫區。今年內,庫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要全部覆蓋到位,比全市至少領先半年到一年。教育、衛生、文化各方面也要更好地推進,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庫區今后招商引資第一招,就是招貸款,盡量將存款用在本地
五是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庫區在過去10多年抓工作,因為移民的關系,政府行為、計劃經濟式的行為更多一點,進入后續工作階段,在庫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市場的行為、民生的行為可能要更多一些。在推進市場化的進程中,庫區要花大力氣發展金融體系,現在庫區存款并不多,但還是輸出地,存100億元,60-70億元輸出,自己只有30-40億元貸款,庫區今后招商引資第一招,就是招貸款,盡量將存款用在本地,想辦法在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增加金融的分量。
六是后續工作與深入開展西部大開發的關系。重慶庫區是三峽工程后續工作的所在地,也是西部大開發所在地,還是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所在地,應該舉一反三,三管齊下推進。三峽后續工作,包括水庫綜合調度與管理、水環境質量與安全、水庫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管理、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和處置等方面,都要結合西部大開發,努力做好。
副市長譚棲偉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