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杭州5月2日電 (記者王慧敏、顧春、江南)人們常用“三頭”來形容如今的浙江農村:“公共交通到村頭,硬化路面到地頭,超市到門頭?!比找嫱晟频霓r村交通網絡,不但讓農民“出門有路,抬腳上車”,還一下子拉近了城鄉距離,使浙江成為我國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多山,過去人們用“汽車跳,浙江到”來形容浙江行路難。2003年以來,浙江啟動“鄉村康莊工程”建設,農村公路里程由2003年的3.6萬公里提高到2013年的10.4萬公里,年均增長30%。近3萬個行政村全部通上等級公路并實現路面硬化。浙江80%以上的村民15分鐘之內可到達乘車點,到鄉鎮集貿市場的時間減少約70%,到縣城的時間減少65%,每年減少車輛運輸成本約2000萬元。
鄉村公路帶動了農民增收。公路推進到哪里,產業結構調整到哪里。浙江公路沿線近1/4的農民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泰順縣新浦鄉潘山村楊梅大戶梁碎海深有感觸:“過去賣楊梅靠肩挑,一半以上爛在路上。如今通了公路,經銷商車開到門口收購,年年搶購一空,所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武義縣58個“康莊工程”項目建成后,全縣基本實現了1小時交通圈。隨著通往發達地區的公路越來越暢通,一撥撥來自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游客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入。武義從一個山區小縣一躍跨進了發達地區的“經濟圈”。據悉,受益于農村公路建設,10年來浙江全省農民增收超過800億元,拉動GDP增加值超過1300億元。
隨著路的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快速蔓延,城鎮化步伐大大加快。建路后,浙江17.3%的行政村房屋建設增加,21.8%的行政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浙江的城鎮化率從2002年的47.5%上升到了2012年的63.2%。2013年,浙江農民人均純收入16106元,已連續29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城鄉差距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