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新疆兵團醞釀造城運動:10年再造8個縣級市
時間:2010-08-04 09:44:45  來源:東方早報  

  ■ 兵團經濟研究所所長潘新剛說,兵團下轄14個師(1個建設工程師,13個農業師),目前,兵團共管理著石河子、五家渠等5個市,而根據兵團的新目標,原則上沒有建市的8個農業師,需各建一座縣級市。

  ■ 兵團希望自己的轉型會是高起點、高標準的,必須要跨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比較低級的工業化階段。但在發展新型工業化、產業化的路徑上,遭遇到了資金和人才缺乏的瓶頸,存在思想偏傳統保守,運作市場經驗欠缺等問題。

  早報記者 于松  發自石河子、伊寧等地   實習生 劉薇 

  “我有十幾尊大炮,有(民兵)炮兵連,你沒有吧?!”7月17日,新疆天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慶人對前來石河子的大連重工集團董事長宋甲晶笑著說。年近七旬的郭慶人,是上世紀60年代,10萬進疆上海知青的一員。他選擇留在了新疆。

  新疆天業集團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稱“兵團”)農八師旗下的一國有企業,郭慶人的這席話,形象點出了兵團勞武結合、屯墾戍邊的特性,而他本人在發展企業經濟之中還需在工人中組編數百民兵,進行操練,提高軍事訓練素質,增強應戰能力。

  新疆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門戶,是我國最靠近“三股”勢力交會中心和國際“熱點”多發地區的省區。兵團正是一支組建于這樣一個特殊地方、承擔著屯墾戍邊職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實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從成立到現在,已走過了56年的風雨歷程。

  如今,兵團,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國營單位,擁有人口258萬,國內任何一家中央企業也無法與之比擬,包括巨無霸的中石油和國家電網。然而,兵團經濟卻走到了十字路口,正面臨著由綠洲農業向新型工業化、產業化的市場轉型。

  今年上半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了“屯城強邊”的概念,將支持兵團在戰略地位重要、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心墾區再建幾個縣級市,構建完善的兵團城市體系,而兵團的目標是:至2020年,城鎮化率將從2009年的48%增加到70%。這一夢想被形象地描述成“兵團再造8個石河子的夢想”。

  從墾荒到“封犁”:

  人定勝天到尊重自然規律

  “這是一個新連隊,地沒有一畝,房沒有一間,路沒有一條,條件很苦,委屈你們了。但是,我們的雙手一定能在這片戈壁上開出良田,建成綠洲。”

  兵團成立于1954年,屬中國計劃單列的副省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領導。

  195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軍區提出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毛澤東主席指示:“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

  歷經數十年的創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了從“解放大軍”向“建設大軍”的角色轉換。

  對于很多上海人來說,兵團并不陌生,上世紀60年代,就有著10萬知青進疆的故事。如今,很多人退休后回到了上海,但有人依舊奮斗在兵團中,郭慶人就是其中之一。

  據史料記載,上世紀60年代,一輛又一輛敞篷大卡車前赴后繼,滿載著上海知青,行駛十幾個晝夜后,停在新疆的戈壁上。

  據諸多知青回憶,司機喊“到家了”,1分鐘過去了,沒人下車,也沒聲響;5分鐘過去了,還是沒人下車,沒聲響;司機一看,整車青年男女,都在面面相覷——荒漠、黃沙,風一吹,牙一咬,滿嘴沙沙作響;沒路、沒房子,人們在沙丘旁的地洞里鉆進鉆出;他們驚呆了,連下車都不會了……

  這就是郭慶人等10萬上海知青永遠不會忘記的初到新疆時的感受。這緣于,兵團本著“不與民爭利”的原則,農牧團場大多設在沙漠周邊和邊境一線。

  今年61歲的姜萬富說,當時迎接他們的許連長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喊:“這是一個新連隊,地沒有一畝,房沒有一間,路沒有一條,條件很苦,委屈你們了。但是,我們的雙手一定能在這片戈壁上開出良田,建成綠洲。眼下住的是‘地窩子’,喝的是澇壩水(土坑里的蓄水),將來一定能住上磚房,點上電燈,用上自來水。下車吧,孩子們!”

  姜萬富說,知青們每天勞動11個半小時,每15天才休息一天,挖土、挑土、開墾荒地。那時,大家相信“人定勝天”,以挖土方、墾荒的數量論英雄,而39歲的奎屯人楊成勇將父母當年開墾的艱辛描述成:“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活?!?/p>

  就這樣,靠著一鋤頭、一耕犁的開墾,走過56年后,兵團有耕地面積1072.76千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16.25千公頃。

  半個多世紀以來,兵團因為其農業機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較高,躋身全國最重要的棉花基地行列。但是,長期以來“以農為主”的發展模式,特別是以水土開發為特征的外延式擴大再生產模式,嚴重制約了兵團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構成較大壓力。

  2009年,兵團發布了禁止水土開發的“四條禁令”,嚴禁打井開荒,一寸土都不許開荒了,并表示要拿出“壯士斷臂、義無反顧的勇氣”來執行“四條禁令”。

  今年6月,時任兵團政委的聶衛國對外透露:“以農業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已經到了盡頭”。原因有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到了盡頭;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經濟承受能力已經到了盡頭。他甚至說,以農業為主特別是以打井開荒外延擴大再生產的發展模式,非但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反而會破壞生產力。

  從農業到工業:

  財政由千萬到破億元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企業已達260多家,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額213億元。

  7月17日,新疆天業與大連重工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今后將在煤化工、循環產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其間,郭慶人時不時蹦出一句話:“我以前是在兵團種地的。”郭的一席話,說出了其本人乃至兵團由農到工的發展縮影。

  站在石河子行政樓上觀望,三條南北向的寬上百米、長10余公里的大林帶,將生活區與工業區隔離開來。以前,這里原本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

  50年光陰荏苒,數十萬軍墾兒女以石河子為中心,以10多個農牧團場和上百個企業為依托,建起了貿工農為一體的實力雄厚的經濟聯合體。

  石河子的一名宣傳干事(農業出身)饒有興趣地建議早報記者登高觀望石河子的全景,介紹得最多的是該城的工業前景。他曾指著遠方的幾座冷卻塔說,那便是天業集團的電廠,圍繞電廠的是占地近萬畝的天業集團循環經濟工業園。

  如果說天業集團是兵團經濟“新型工業化”樣本,那么石河子便是中國軍墾事業的縮影和兵團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石河子是兵團農八師師部所在地,目前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對外稱“農八師石河子市”,對內稱“師市”。

  郭慶人告訴早報記者,天業集團的工業產值和利稅近年來均占石河子的50%以上,而支撐石河子工業的另一大支柱是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建立于1992年底的開發區已于2000年升格為國家級,成為中國西北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近10年來,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企業已達260多家,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額213億元;去年底,完成生產總值60億元。

  一個對比很有趣: 1998年2月丁興端就任農八師師長、石河子市長時,師市自有資金不足1000萬元,而今年上半年,石河子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1.3億元,與去年同比增收2.4億元。

  石河子的華麗轉身,讓兵團看到了“跨越式發展”的希望。2009年6月,題為“大調整”、“大轉變”的兵團工業現場會議,特意選在石河子召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現場觀摩、學習農八師的成功經驗。

  會議期間,兵團高層還做了一個形象的比較,來形容由農到工的必要:天業集團2009年實現增加值25億元,這個數值已抵得上兵團250萬畝耕地創造的增加值。

  閱讀當時的會議文件,兵團呼喚“新型工業化”的強烈意識躍然紙上。時任兵團政委聶衛國在會議上要求兵團的14個師、175個團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道路。毋庸置疑,兵團決策者期待更多天業集團的出現。

  事實上,新一輪中央援疆政策對兵團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實質性支持。根據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確定的“結對支援”方案,北京等19個省市,分別結對援助自治區12個地(州)市的82個縣(市)和新疆兵團12個師。因此,在不久的將來,兵團利用自身產業基礎和中央、各地的幫助,在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氯堿化工、石油化工等領域,將迅速提升其產業地位。

  從屯墾到造城:

  8個農業師的建城夢

  兵團要夯實屯墾戍邊基礎,留住人、吸引人,傳統的農墾老路已經很難走得通了,必須盡快提升城市化水平。

  2009年6月, 胡錦濤總書記賦予了兵團“建設大軍、銅墻鐵壁、中流砥柱的三大作用”的重要指示。

  今年,中央先后召開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與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又給兵團戰略轉型提供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將支持兵團在戰略地位重要、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大的中心墾區再建幾個縣級市,構建完善的兵團城市體系。至2020年,兵團的城鎮化率將從2009年的48%增加到70%。

  在造城方面,兵團是有經驗的。1950年,王震將軍率軍挺進石河子,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在茫茫戈壁灘上,建起兵團第一座城市石河子市。2000年,石河子市還獲評了“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范例”獎。

  此外,中央與兵團已經意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兵團要提高屯墾戍邊能力,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必須搭建城市平臺,即所謂“屯城強邊”。

  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車俊說,兵團要夯實屯墾戍邊基礎,留住人、吸引人,傳統的農墾老路已經很難走得通了,必須盡快提升城市化水平,讓更多的職工群眾能夠享受現代文明,使一座座城市成為維穩固邊的一個個堅強堡壘。

  兵團經濟研究所所長潘新剛說,兵團下轄14個師(1個建設工程師,13個農業師),目前,兵團共管理著石河子、五家渠等5個市,根據兵團的新目標,原則上沒有建市的8個農業師,需各建一座縣級市。

  潘新剛稱,石河子是軍墾建造的第一座城市,其發展規模與建城理念均走在軍墾城市的前列,故在新時期造城運動中,石河子市成為了一個典范。

  兵團第一城:石河子

  1950年,王震將軍率軍挺進石河子,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在戈壁灘上,建起兵團第一座城市石河子市。石河子的造城理念與效果,甚至令一些條件便利的沿海城市汗顏。2000年,石河子市還獲評了“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范例”獎。石河子是兵團農八師師部所在地,黨政部門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對外稱“農八師石河子市”,對內稱“師市”。

  新疆兵團的明天:撫平舊傷,接軌市場經濟

  兵團經濟研究所所長潘新剛說,兵團發揮戍邊、穩邊作用的本質不能變,但運行機制必須變,在兵團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是兵團事業振興的最合理選擇。然而,兵團轉型面對的困難不止一個。

  首先是信心問題。

  俗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翻看史料,老軍墾們有揮之不去的“恐工癥”陰影。上世紀80年代,團場興起了大辦工業的熱潮,一些團場在短時間建起了數十家工廠,鄉鎮企業的發展被列入團場領導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

  1994年末,兵團鄉鎮企業總數接近2萬家。但在“八五”期間,兵團發展工業曾經付出過慘痛的代價,似乎是一夜之間,團辦工業從“春天”一下子走入了“冬天”,不少團場由于辦工業,把幾十年辛苦積攢的家底全貼了進去,以至于一些團場仍存在“辦工業危險”的理論。權威人士曾介紹,這期間新上項目和技改項目大部分垮了,所付“學費”接近120億元。

  據此,一些人堅持認為兵團發展工業“先天不足”,走不通;資金匱乏;沒有好項目;遠離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運距長、成本高;搞工業是替他人打工;缺乏工業人才等等。

  但在兵團決策者看來,兵團經濟的落后就是兵團工業的落后。按照規劃,兵團經濟總量在2020年要占到自治區經濟總量的20%。初步測算,自治區2020年的經濟總量將達到11000億元,兵團要占到20%,也就是要達到2200億元。要完成這個目標,兵團工業必須保持年均增長20%的速度。

  不過,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兵團出現了農轉工的拐點:2009年,在工業和建筑業帶動下,兵團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35:32:33,調整為33:34:33。二產比重近30年來首次超過一產。潘新剛說要完成2020年兵團工業產值在三產的比例占48%的規劃,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其次,兵團需要資源與政策支持。

  潘新剛說,兵團面臨的困難和機遇同時存在,實現20%有可能,但前提是要有資源與政策支持。在這一點上,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兵團參與自治區的油氣、煤炭資源開發。

  再次,是能否與市場體制對接的疑慮。

  在這點上,潘新剛說,兵團雖是特殊體制,但完全可以與市場經濟體制接軌,該交給市場,就交給市場。

  此外,兵團工商聯的一些負責人期待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能打破兵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僵局,“兵團是一條腿走路,非公有制經濟這條腿十分短”。

  兵團希望自己的轉型會是高起點、高標準的,必須要跨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比較低級的工業化階段。但在發展新型工業化、產業化的路徑上,遭遇到了資金和人才缺乏的瓶頸,存在思想偏傳統保守、運作市場經驗欠缺等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忽略,“綠洲經濟”已不堪兵團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重,“新型工業化”能否承接兵團經濟起跑之關鍵一棒,肩負托起兵團明天的重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