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治群租上,城市中心區的靜安區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
靜安區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經過大量調研之后,2013年元月靜安啟動了名為“安居行動”的群租集中整治。這場常年且持續至今的“戰役”,也因為效果顯著,而被居民們稱為是“區政府動真格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群租整治行動。
“要有下圍棋的思路,使用多種方法,要有系統概念。”靜安區房管局這位負責人說,靜安這次“安居行動”想到的第一招即是聯合,“因為群租的問題牽涉到很多方面,并非一兩個部門就可以解決,于是靜安就由房管局牽頭,公安、消防、工商、安監、拆違辦、綜治辦、城管大隊、街道全都加入了進來”。
第二招,即大規模宣傳。因為根據前期的調研發現,大房東直接組織群租的很少,大部分組織者是二房東,甚至是三、四、五房東,而且他們已經形成規模化和組織化,因此這些人才是整治的主要對象。至于租客,則主要進行說服教育。
所以,靜安區在行動出擊的前一月,群租整治小組就會把宣傳資料貼到小區每一戶群租客的房門上,也就是那些“隔間”的門上,被撕了就再貼,不厭其煩。
事實證明,這樣的“笨辦法”很有效,差不多99%的群租客自覺和二房東結清租金離開了。
第三招,整治行動出動“4個小組”,即政策宣傳組、行動實施組、秩序維護組和法制保障組,在出擊整治的現場,4個小組各司其職。
“如果有70%-80%的二房東‘頑固不化’,整治小組就會在現場進行整治,將房屋內部結構恢復原狀,敲掉擅自搭建的隔間和衛生設施,將違規使用的電線拉掉等。”靜安區房管局這位負責人說。
據介紹,去年一年的“安居行動”,靜安全區整治掉110戶重點群租目標,敲掉隔間580多個,整治面積1萬多平方米。
為了防止群租客回潮,整治小組也想了不少法子。首先就是明確了受理部門,無論居民、物業發現,還是小組巡查到的,一律找房管局及其辦事處。其次,在居民樓底設置門禁,每戶發3張門禁卡,嚴格控制群租的發生。此外,發動居民自治,在業主公約中加入“禁止群租”的條文,便于物業能理直氣壯地驅趕群租客。
當然整治群租必須要有疏導。為此,靜安區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將閑置廠房開發利用成規模租賃房,按旅館經營方式管理。據了解,靜安區目前已有這樣的租賃房,一天10元/人,反響不錯。
物業、中介這兩個群租的源頭同樣需要進行有效控制。鑒于已發現個別物業和二房東串通組織群租,整治小組要求物業第一時間發現、勸阻、舉報群租,否則就會對其處罰。而對于中介,整治小組明確表示,只要查到一起中介組織群租就會毫不留情進行處罰。
“整治行動如今已經演變成日常工作,每月一小仗,每季度打一次大仗。”靜安區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整治行動會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直至群租現象被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