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南京江南六區千余條道路加大違停處罰力度,在有禁停標志或禁止標線的地方停車一律罰款100元記3分,探頭抓拍也記3分。昨天,停車費新規開始實施,新街口、夫子廟等核心區,每小時最高停車費達到20元。
高額停車費和嚴罰違停,真的能緩解交通擁堵嗎?從昨天的情況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和以往的周日相比,主城區大部分道路車流量下降了三成;新街口等核心區的停車場不再一位難求,部分停車場停車數量下降了六成。
現場目擊
路上不堵了 車位好找了 違停變少了
昨天,記者親臨現場,或跟隨交警的目光,探訪一些重點路段實施停車費新規之后的變化。
中山東路:不堵了
不管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中山東路白天的車流量一直比較大。
昨天,交警二大隊一直關注中山東路的路況,發現這條路十分通暢,不僅沒有調整信號燈配時,而且有些路口是空蕩蕩的,一個信號周期完全夠車輛通過路口。
同時,在中山南路、上海路、中山北路、龍蟠中路等道路,記者開車體驗時也未遇到堵車。
■影響 主城區車流量下降三成
昨天開始實施停車收費新政,道路更加通暢了,主城區車流量下降了三成。
新街口:車位好找了
新街口的中央商場停車場和金鷹停車場,每逢周末都是車滿為患,不少車輛排長隊在入口處等待。以往,中央商場停車場排隊的車輛能延伸到淮海路上,金鷹停車場排隊的車輛能延伸至王府大街漢中路路口。以前,在找不到車位的情況下,有些車友便選擇周邊支路街巷違停。
記者昨天走訪發現,這些曾一“位”難求的停車場,不僅入口處沒有車輛排隊,而且停車場內還很空蕩。
■影響 部分停車場車輛少了六成
在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廟等商貿區,停車位一直很緊張,不少人為找停車位頭疼。可是,最貴停車費實施第一天,停車位一下子好找了。記者探訪發現,以前經常爆滿的停車位現在又空位了,部分停車場車輛下降了六成。
多個地方:違停也少了
以前在新街口,由于車位難找,一些道路上的違停并不少見。比如沈舉人巷、淮海路、管家橋、羊皮巷、金鑾巷等,經常有車輛違停。雖然在這些地方違停,都逃不過交警查處,但罰款50元的處罰對一些車友的震懾力不是很大。
但昨天記者走訪這些街巷發現,違停的車輛很少。交警分析說,很多支路街巷都有禁停標志或禁止標線,違停的話就是罰款100元記3分,這樣一來,很多車友都不敢違停了。
■影響 新街口周邊很少有違停
在上一輪停車費調高的情況下,當時有車友算了一筆賬,去停車場停車不如違停,所交費用會更少。昨天實施的停車費新政,調整幅度更大,但違停并沒有出現反彈,而是變得更少,這和很多路段對違停罰款100元記3分有關。
省錢攻略
有的超市購物可免費停車
有的商場為了吸引顧客,有一些停車優惠的措施,例如辦理商場的會員卡、VIP卡可以積分,可以用積分抵停車時間。在商場內的一些餐館消費,也可以獲得免費停車一小時的優惠。
在新街口的沃爾瑪超市、丹鳳街的金潤發超市購物也能憑小票免去一定的停車費用。
上街檢查
530個高價泊位只占停車位的0.44%
卻讓核心區干道清凈了不少
昨天是南京新停車收費政策實行的第一天,南京市物價局組織了一次專項檢查。在檢查中記者發現,不少核心區域的干道停車數量大幅度減少,停車時間也非常短,不少收費員到上午十點多還沒有收到一筆停車費。
昨天上午9:40,在華僑路上海路路口至管家橋路口這段路,因為這里有房管局,平時上午十點鐘左右就能停滿車了,但此時62個停車位只停了一小部分車,整個路面顯得很清凈,收費員李民琴說,自己到現在還沒收到一筆停車費。據悉這里原來是二級區域,以前每小時停車3元,第二小時6元,現在華僑路升級為核心區,首小時停車費為12元,第二小時20元。僅僅停車兩小時,停車費就漲了3倍多。
在北門橋洪武北路路口到丹鳳街路口,共有41個停車泊位。正在此準備停車的胡先生家住河西,送女兒到附近的培訓班上課。在收費員告知停車新政的收費標準后,他有些意外,決定在附近找個地下停車場,等女兒上完課了再將車子開過來。
收費員普遍表示,這一周以來,打車前來辦事的市民變多了,開車過來的減少了,即使停車的,也是很快就走的,長時間停留的情況也不多見了。不少市民一聽標準較高,都紛紛開車離開了。
各方說法
物價部門:
拉開差距 保護古城
南京市物價局新聞發言人楊自清介紹,新政主要目的是拉開收費差距,核心地區如新街口、夫子廟、鼓樓地區等干道收費標準較高,最高達到每15分鐘5元,但是最高收費標準只在干道,全市只有11處,總共只有530個停車泊位,占六城區停車位的0.44%。并且核心區域還有公共停車場,收費標準還是遠遠低于20元每小時的。
楊自清說,住宅小區的停車收費保持穩定態勢。針對一些住宅小區,特別是老小區車位不足的情況,在小區周邊的支路街巷出臺包月收費政策,解決市民停車難。收費標準在100到180元每月。他呼吁市民,更新觀念,保護南京古城,少開車到中心區域。
專家:
價格杠桿比限牌更公平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楊濤院長認為,南京機動車爆發性增長,公共資源日趨枯竭,運用價格杠桿調節,比限牌更公平、更主動、更持續。
首先,這次調整收費是結構性調整,中心區域收費高,邊遠區域收費低,讓更多人不要開車到中心區域,有利于停車泊位的空間布局。
其次,“以靜制動,以價調控”,用經濟杠桿來調節人們的出行選擇,促進公交優先和低碳出行;路內停車僅僅解決應急性的百姓辦事的短時需求,但是用來長期停車的話就是本末倒置,所以路內的停車價格一定是高收費的。
新街口街道工委書記張杰介紹,新政實施后,新街口地區的地車壓力得到了緩解。
調市中心停車費
以“小痛”利長遠
不管你認不認同,價格杠桿在城市管理中的確是一種有效辦法。因為你在乎,所以它就能發揮作用。
也許有人認為,以讓人停不起車來治理擁堵,對開車人是不公平的。可是,看看商圈旁邊的淮海路、市婦幼旁邊的莫愁路石鼓路,常常等個把鐘頭,家人病都看好了,東西都買好了,你還沒等到停車位,排在馬路上。自己一肚子氣不說,還導致其他車輛難以通行,這對他們公平嗎?當城市交通設施的發展還來不及承載如此龐大的車輛,大城市病就注定成為每個開車人的心病。是讓一部分人痛,還是讓所有人一起痛,答案應該是明確的。有人如此評價市里的這一舉措:不僅避免了限行、限牌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而且利于長遠,給全社會帶來持久的政策紅利。
市中心是城市的中樞,其通行效率不高,不僅將拖累周邊道路、影響交通這么簡單,還會引發人們抱怨,影響區域的整體發展,進而損害整座城市的美譽度和吸引力。
市中心寸土寸金,停車費貴也與市場規律契合。既然這里的空間裝不下那么多汽車,我們能否少開車,多騎車,多乘公共交通出行?
停車收費價格杠桿已經拉起,以多元化出行緩解城市擁堵的愿景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