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搬家引起的思考
時間:2014-06-16 16:28:22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陳愉慶 

  我曾經住在北京南四環附近一個叫宣頤家園的小區。那時候,我們剛剛回國,一眼就看上了這個小區:這里完全是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有很多小四合院,兩層的、一層的,小巧玲瓏。每家都有亭子、魚池、太湖石。院門外有一對石獅子,院門里有鏤花的影壁。帶飛檐回廊從門口一直通往客廳大門。那時候房價沒有這么高,非常便宜,所以,立刻就把房子買下了。可是,走出這個社區后,外面的環境簡直一塌糊涂,亂到不能再亂的地步。我們憧憬著,等三五年可能會變好。五年后,那兒通地鐵了,小區的房價迅速飚升,從一百多萬元升到五、六百萬。與此同時,周邊開始大拆遷。這里是城鄉結合部,拆遷后,附近的農民忽然拿到了大把補償款。不過,報紙隨后刊登的兩起殺人案,就出現在這個小區附近。其中一個人拿到大概五、六百萬元的拆遷補償款之后,怕老婆、孩子、甚至父母和妹妹會分錢,就把全家殺了,逃到了海南三亞,成為轟動全國的血案。在地鐵站旁邊,隨著一個叫做朗潤園的高樓拔地而起,我們從小區開車出門到路口沒有十分鐘是出不去的。馬路對面的超市里人山人海,想在超市停車場泊車難如上青天。別忘了,還有30多萬拆遷人口沒搬過來呢,如果他們再搬過來,這地方會怎么樣呢?我和老公商量說,這地方沒法住了,逃吧。

  在這時候,湊巧看到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報道,說許多城市都在上演“空城計”,大造新城,但住戶不足,許多小區成了“空城”。城市是怎么形成的?是人為造出來的,還是自然形成的?我想,一個城市的形成是有很深的文化根源的,是人群聚居以后慢慢形成的,決不是人為造出來,人們就會搬進來。這一點本身就違反城市學原理。

  從央視的報道中,我們得知京津之間有一座京津新城,將要建8000棟別墅,現在已經建了4000棟。房價非常低,都是兩層的別墅,每套房子一百多萬至一千萬不等,入住率不到百分之十。我們特別好奇,就想去看看。來到京津新城,我們看到,這是一座非常輝煌的空城,周圍是沼澤地,水系非常豐富。而且這里還是一個農業地區,沒有任何工業,空氣清新而溫潤。潮白河的支流被引入社區,河流就從后花園穿過。夏天,河面上有荷花、魚兒在荷葉間穿梭,還有藍蜻蜓、綠蜻蜓和紅蜻蜓。我特地上網查找,發現藍蜻蜓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如果清潔度不夠,它就會斷代。所以,只有水質特別好的地方,或者說環境特別好的地方才會有這樣的蜻蜓。于是,我們就搬到了這里。后來,很多朋友到我們家做客,也都很喜歡這里,有十來家親友陸續搬到了這里。

  在時間上,盡管從京津新城進入北京,需要在高速路行駛100多公里,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但從北京高速入口處到東四環,往往也需要1個小時。現在,這里的房子全賣出去了,但是住的人非常少,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因為周圍沒有就業機會,只適宜退休族們頤養天年。我們覺得好像走進了世外桃源。

  住進京津新城以后,有一件事讓我難以釋懷。附近農民的土地被征收以后,就在附近給他們建了六層的小樓,每一套房子大概八十多平米,根據每戶農民原來的居住面積折算分給他們相應的房子。這里的農民原來住的房子很可能非常破舊,但至少有單獨的院落,有豬圈、雞圈、菜地、果樹,可能還有幾口大缸存著腌好的菜、發好的醬。現在,他們上樓了,生活方式突然間變了。過去他們用的是自家的井水,現在連喝一口水都要花錢去買,更不用說柴米油鹽,青菜蘿卜……可是,錢在哪兒呢?有一小部分農民到社區當上了園林工人,可這只是鳳毛麟角。還有那么多失去土地的農民怎么辦?都涌進城市去當農民工?我們也不禁要問,城鎮化的過程應該這樣嗎?有沒有更好的途徑?記得去年春天,我們請附近農民指導我們在院子里種菜下種。有個農民到我家院子后,從前到后走了好幾圈。看了半天,他說:“你們家的房子和院子就是我們家原來的蘋果園啊,這兒原來是我家的啊。就給了我們一套八十多平米的房子,一畝地給我們幾千塊錢,就把我們打發了。原來我們種的是自己家的地,現在來給你們種地了。”說真的,他的話讓我聽得毛骨悚然,讓我想起了陳勝吳廣。城鎮化過程要讓農民受益,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會種下可怕的禍根,這絕不該掉以輕心。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