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郭婧怡,今年12歲,福清三山鎮東郭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說起這個可愛的孩子,村里傳出一片惋惜和贊嘆聲。前天中午1時許,她和雙胞胎妹妹雯雯、同學琳琳和成成,在村后山的一個水潭玩耍時,成成不慎溺水。千鈞一發之際,她一手拉著妹妹,一手伸向成成。不料,三人一起滑入深潭。幸運的是,雯雯和成成爬了上來,而她卻沉入潭底。7個小時后,救人的郭婧怡被找到,可愛的小姑娘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6月23日《海峽都市報》)
花一般的年齡,卻永遠的凋零,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傷和痛苦。在生死關頭,她將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人,在她的身上,我們能夠讀懂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和擔當。但是,生命已經逝去,留給我們的沉思仍在繼續,鮮活的生命為何如此脆弱,竟被屢屢淹沒在嗜血如命的潭水中。
總結經驗,反思漏洞,才能找到亡羊補牢之法,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上演。根據福州基地救助人員表示,暑期到來,每年都會接到多起小孩玩水溺亡事件,自今年4月份以來,在福州基地救助已有三起溺水事件。這樣的統計面前,令人可怖,發人深省!暑假剛剛開始,孩子們缺少自我保護意識,他們的人身安全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分析溺亡事件,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缺乏家庭層面的監管和看護,僅靠年長的老人,根本不能監管好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報道中的事件一樣,孩子的父母都在國外,一個在南非,一個在日本,根本無法對孩子起到監護作用。
所以,父母責任的缺失,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就缺乏了最為關鍵的因素。僅靠學校以及家中老人,無法替代父母的作用。對于孩子而言,心理層面缺少溫暖,生活方面缺乏照顧,長此以往,必然會對孩子成長帶來不利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孩子缺乏對危險事物的分析辨別能力,缺乏自救意識,常常由于認識匱乏而陷入到險境中。假如,父母的關愛能夠相伴左右,就能夠補強監管層面的短板,提高孩子的安全系數。
因此,悲劇之后,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強化家長的監督和管理,真正讓孩子處于父母的關愛之下。可能,父母被迫背井離鄉,需要在外奮斗,需要養家糊口。但是,對于未成年兒女,也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體貼,別再讓孩子們的生命面臨如此大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