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也是浙江省熱心于工業遺產保護的各界人士注冊溫州礬礦申遺研究促進會成立兩周年的日子。在“世界礬都”溫州礬礦所在地蒼南縣礬山鎮修繕一新的工人文化宮,簡樸而熱烈的2012-2014年度申遺研究促進會理事擴大會議召開。同日,礬山教育歷史展覽館舉行開工儀式,福德灣歷史文化名村二期民居維修工程正式啟動。
邁步城鎮化,礬都新希望
礦區態勢引起城鎮化專家關注。“世界礬都”蒼南縣礬山鎮,明礬石開采至今已逾640年歷史,境內的溫州礬礦是全國重點化學礦山,曾為國家的民生事業和我國民族工業和經濟建設作過重要貢獻。近年來由于體制機制等因素制約,這座古老礦山面臨多種窘境和各類風險,加劇了與其唇齒相依的礬山鎮的邊緣化、貧困化,甚至出現社會平衡割裂等情況。這些年來礬礦礬山鎮也在苦苦尋找轉型發展的道路。
2013年9月,礬山邀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組專程就本鎮新型城鎮化發展,進行實地走訪,專題調研。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國務院資深參事王秉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導武強、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等專家們以專業的眼光充分肯定了礬礦資源的“先天優勢”。建議以新型城鎮化的角度總體統籌,整體推進礬礦轉型和礬山發展,以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為動力,進行資源整合、保護、開發、利用,建設新型城鎮化配套設施,加強群眾公民意識培養,改革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將“世界礬都”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業的新城鎮,成為最具特色和開發價值的工業文化遺產、休閑旅游度假區。2013年11月中旬,礬山鎮作為鄉鎮基層政府代表應邀參加了《2013中歐城鎮化論壇》廣州會議,并向大會作主題報告。論壇主辦方將礬山以礦山集鎮轉型發展的獨特案例作為會議成果之一上報高層。論壇歐洲方主持人在會議小結時認為:“礦山集鎮轉型發展是個世界性難題”。礬山鎮所作探索意義重大。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國內部主任洪振斌在過去的兩年間多次專程來礬山考察調研,力推礬山走新型城鎮化道路。
2014年1月27日,“世界礬都礦山文化產業園”建設拉開帷幕。“礬都礦石館”、“礬都奇石館”建成開館并免費開放。眾多游客盡情流連于溫州礬礦博物館、礬都奇石館、礬都礦石館、朱良越民俗博物館、朱善賢家庭微公園和礬礦煉礬業舊址福德灣村——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及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感受古老礦山文明,品鑒精美石文化,并且還在大街小巷的當地傳統美食肉燕、鹵鵝、拌面和品種豐富的海鮮美味中大飽口福,真切體驗了一把我國東海之濱這座古老礦山探索轉型發展,建設文化產業,
邁步城鎮化,礬都新希望
礬山自覺構建轉型發展平臺。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的鼓舞下,按照專家的指導和地方實際,礬山正在構建一個“以礬礦遺址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為主抓手,以國家礦山公園、福德灣歷史文化名村、鶴頂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礬都礦山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為載體的轉型發展平臺,大力打造“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生態旅游宜居的美麗城鎮。這兩年完成了《礬山鎮總體規劃修編》、《礬山鎮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福德灣煉礬遺址省級文物保護規劃》和《鶴頂山旅游綜合體規劃》。在具體行動上,有序實施《232省道礬山段沿線景觀設計方案》,將232省道沿線和福德灣“文保區”作為全鎮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開展一系列行動推動環境保潔長效機制的形成。積極籌措資金,發動群眾,開展礬山大溪、南宋大溪的水環境治理,全力打造文明示范一條街,創建省級生態鎮和市級文化強鎮,還青山綠水于礬山人民。同時,全面營造項目大推進、環境大改造、文明大提升、基礎大夯實的濃厚氛圍。
順應申遺,促進會應運而生
“溫州礬礦具備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的基本條件”。在世界礦山體系中,溫州礬礦遺址最具價值的是礦種的唯一性、生產工藝的獨特性。我國至今入選的工業文化遺產項目只有一項,即都江堰水利工程,還沒有一個真正的礦業文化遺產。
礬礦遺址是近現代工業遺產與鄉土建筑的集合體,是最具特色和開發價值的工業文化遺產,它見證了從古代、近代直至現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進程,它所蘊含的豐富工業遺產是中國工業文化遺產彌足珍貴的組成部分。礬山鎮及整個礦區,擁有多處不可多得的古代采礦遺址,典型而具象的近代工業文化遺存,現在仍在保留沿用的半機械、半體力、最原始的采煉技術在明礬工藝史上具有“活化石”的意義和較高的文物價值。其現存采礦遺址、煉礬遺址、附屬遺址建筑本體與早期沿溪采礦和從山上往山下平地發展的城鎮歷程以及獨特的工業景觀和福德灣老街傳統民居景觀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稀缺的景觀資源。同時,礬山作為有幾百年歷史的礦山集鎮,產業工人世代聚居與繁衍生息所形成的很多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如登山石步道、明礬始祖宮、礦工石頭屋、礦主老宅院、工人大禮堂、蘇式辦公樓、福德灣老街、抗日烈士故居、人力挑礬古道及一大批教堂寺觀、祭祀宗廟、醫院學校等。礬礦幾百年的工業活動所積淀下來獨特的社會形態、風俗傳統,人文傳說,蘊涵著多少代礦工的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精神風貌,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也別具地域文化特色。
各級各界聚焦,申遺漸成共識。2010年9月蒼南縣政協根據社會反映意見,組織開展了以“世界礬都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利用與礬山礦區科學發展”為專題的歷時三個月的調查研究活動,并形成調研報告上報溫州市政府和市政協,受到高度重視,列入“民情中間站”選題,并特邀北京大學教授、北大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闕維民先生參與節目討論。闕維民教授在節目中首次提出“溫州礬礦具備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的基本條件”的觀點,引起了時任浙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德榮的重視,并做出肯定性的批示,并在2011年初到礬山作專題調研,把脈定調,從而啟動溫州礬礦綜合改革的進程。2010年以來,省市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同樣關注關心礬山,他們利用各自的履職平臺,多次就礬礦轉型和申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和提案議案,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期間溫州市領導陳金彪、包哲東、胡劍謹、孟建新、鄭朝陽、余梅生、九三學社浙江省副主委葉烈窯,市老領導盧成亮、林培云和蒼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等,對礬礦轉型和申遺問題也十分關心,并親臨礬山參觀考察,調研指導,給予了強有力的指導和工作支持。2012年礬山各界出現一股前所未有的探討礬山發展前途,期盼礬礦轉型升級,希望邁上申遺道路的熱情。一大批礬山籍有識之士,奔走相告,踴躍參與,主動出智出力,呼吁礬山各界人士形成合力,助推申遺。于2012年3月上旬在礬山隆重召開“發起人”代表會議。2012年6月,在溫州隆重召開成立大會。隨后又借蒼南縣舉辦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產的系列活動之機,在礬山舉行規模宏大的“申遺”啟動儀式,這一活動不僅得到市縣政府的關心支持,而且贏得礬山民眾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
民間參與,促進工作初顯效
“掌門”考察,評價礬山遺產很神奇。今年5月27日,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主席P·E馬丁一行專程到礬山調研考察。其間,他幾次以“很神奇,獨一無二”來表達他對礬山的印象,對整個礦區前期保護工作表示贊賞和肯定。他稱,礬山礦區的自然景觀和依存的手工勞動所體現的工藝價值,非常神奇。溫州礬礦遺址的專有性、唯一性、原真性和完整性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該遺址的基礎設施保護非常完整,將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傳統處理工藝與現代處理工藝完美結合更是極其不尋常。他表示,雖然申請世界遺產的道路較長,但絕對不能停下工業遺產保護的腳步。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將竭盡所能,積極鼓勵和支持溫州礬礦遺址開展“申遺”工作。他本人愿意繼續關注礬山,支持礬山。
群眾積極,申遺環境逐步落實。建成“溫州礬礦博物館”之后,礬山鄉賢利用礦區老廠房建設了“礬都礦石館”,“礬都奇石館”和福德灣礦工朱善賢家庭微公園,朱良越民俗博物館,蔡存會個人收藏館等,并都對外無償開放。民間出資出力為福德灣遺址保護,礬山溪流整治,老礦硐遺址和礬山礦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作了許多務實的工作。
礬礦遺址福德灣村申報名村成功。礬山福德灣村是我國較為罕見的工業遺產類的省保單位,是具有640年明礬生產的礬礦遺址核心區,它蘊含的工業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價值,具有獨特性和稀缺性,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浙江省文保單位中首個仍在生產的工業“活遺址”,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唯一性。2012年被評為中國首批傳統村落,今年榮獲中國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各界考察,明確礬礦遺產保護。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完成了與溫州市政府《溫州礬礦遺址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技術咨詢合同》,提出了申遺工作的12條建議。
2013年4月,浙江省政府參事室專程來礬礦調研,撰寫了《關于積極推進“溫州礬礦”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的建議》,指出“申遺將是促進其轉型的關鍵措施,甚至可以說是決定其轉型成敗的決定性舉措。”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省政府參事室《意見與建議》(第17期)報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2013年9月,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就溫州礬礦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等情況進行調研,肯定“礬礦是個寶”,明確指出“要對礬礦遺產進行保護,從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角度來總體考慮、整體推進礬礦轉型。
宣傳礬都,多方關注申遺進程。溫州礬礦準備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符合礦區實際和當今社會文明發展的趨勢,一開始就引起了全國多家媒體的持續關注。這兩年,人民網溫州頻道、中國新聞網、中國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浙江日報》、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浙江衛視、《城市化》、臺灣《兩岸商情》、《溫州日報》、新浪、搜狐、網易等等都給予持續的關注聚焦。
千載礬都人和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世界礬都”所蘊含的豐富的工業文明價值,如同是一顆等待著被剝開的文化鉆石,獨一無二,嘆為觀止,對世界工業遺產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溫州礬礦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礬山鎮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符合《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是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與福建接壤的礬礦“五水共治”,能從根本上解決幾百年浙江與福建的環保糾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美麗中國夢,展示美麗浙江,文明浙江的新形象,是造福社會造福子孫,政通人和的德政善政。
溫州礬礦申報世界工業遺產現實和歷史意義都十分重大。浙江省還沒有工業遺產的申報項目。就我國來講,世界工業革命在西方,我國工業遺存很少。溫州礬礦如果能夠完成世界工業遺產的申報,對浙江省乃至中國的文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申遺路長,懷揣美好夢想,礬山鎮堅定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溫州礬礦申遺研究促進會將與全體有志于工業遺產保護的人們一起,不懈努力,敢于擔當,全力推進“申遺”大業,為世界保留珍貴的文化遺產,為建設美好的世界礬都,添彩美麗中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