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06 22:08:06
來源:荊楚網 作者:曹思敏
2014年,湖北省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53.8萬畝,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26.9%。完成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各107.8萬畝、631.7萬畝,分別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7.8%和103.6%。全省共建成“綠色示范鄉村”581個,經省、市(州)復查,優中選優,有200個村被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廳命名為“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 (荊楚網)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黨的根基,是社會和諧之本,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我們不光要看它GDP的飆升與增長,還要看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是否與GDP的增長保持平行。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工程干得“好”,群眾豎指稱贊才能算。
這一串串數據,是黨員干部在年終歲末給老百姓的一張張執政“成績單”。“民以居為安、安以富為要”,為官者,不管是從干革命、搞建設和抓改革上,都要思民所思,想民所想,改善老百姓的切身需要。
但在民生工程推進過程中,不乏還存在 “宣傳不到位,引起民眾對政策的誤解;規劃不到位,房子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池塘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監督不到位,偷工減料時有發生;普及不到位,只打造點上,沒有形成面的全覆蓋”等一些現實問題和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牽絆了全省經濟增長的步伐。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歷屆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在。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過程中,怎樣才能轉變工作作風,摒棄那些流于形式的“面子”做法?怎樣才能邁出新步伐,讓民生工作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首先,為官者,要大步向前,走出辦公室,真正深入民間田頭進行調查研究,同百姓屈膝談心,這樣不僅可以聽到真的社情民意,同時,還可以豐富閱歷,逐步形成自己的群眾觀。
其次,真正將“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十二個字銘記于心,時刻規矩自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要有高風亮節的政治立場,不為權動,不為錢動,只為改善民生和百姓福祉工作而動。
第三,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民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短暫小事,例如:“城市社區居家養老,貧困村、老區村的整村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破壞后的生態修復”等,需要一代人或是幾代人的共同發力,循序前進才能取得好的成果,這就需要政府有足夠的耐心和長遠的規劃,以“謀”求發展,以“謀”促發展。
湖北省在大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只要將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合理結合,定能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