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15兩會后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召開。以下為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教授演講實錄。
顏色:感謝姜國華教授非常生動的,關于資本市場和菜市場的分析比較。接下來我們非常榮幸請到現在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所長,也是大家非常熟悉,也是在微博上擁有眾多粉絲的陳玉宇[微博]教授,一方面在學術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另一方面對現實經濟非常深刻的關注。應該在體改委工作過,在我們國家經濟改革一線服務過,所以他有很多獨到的政策,今天是為我們宏觀經濟打氣的,分析我們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
陳玉宇:我是來批評經濟增長質量過高的。最近關于討論是喜歡高速增長,還是喜歡中低速增長的?前面幾位都談出了一些措施,如果為了給諸位提供一個吸引眼球的論斷的話,至少最近一些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具有某種程度的反人民的特點。經濟增長質量討論很多,但是這個概念沒有充當起它應該引起的關注程度,原因在于人們把經濟增長的概念和內涵了解不多,我們討論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們討論中國高投資,都把它當成中國經濟增長質量,使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應該得到的關注程度,受到了一個偏移。
現在我正本清源,我告訴大家關于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那就是恩格爾系數,它就是我們每個家庭花在實體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你可以先問一下你自己,你收入上升一倍,你花在吃住方面的花費長一倍。整體而言,經濟增長有利于人們的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也就是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人們的經濟自由度。但是從1998年以來,反過來了。以前都是高速增長的年份老百姓的平均恩格爾系數下降快一些,低速增長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慢一些。但是不幸的是1998年以來高速增長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慢甚至不下降,低速增長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多一些,這是全世界發展史上不太見到的事。
第一為什么恩格爾系數是好指標?第二我給你看幾張圖,最后就是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前景。
家庭實物支出占家庭總指出的比重,簡單直接使用最廣泛,第二中文系的人感興趣,它是具有民主精神和平衡精神的指標,它是數以億計家庭的平均值,不是一個把大家加總在一塊的總量,是每個家庭,一家一個家庭一片計算出來的。第二它是最穩健的指標,長期看恩格爾系數伴隨收入水平提高而穩定下降,部分國家、文化、種族、發展階段、制度背景和人口特征等。這個指標衡量人們的生活水準。衡量了人們經濟自由程度,先滿足吃的,然后發展自己,去旅游,去享受生活,橫行了人們其他各種超越性追求的程度。
中國長期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跟恩格爾系數的關系?第一的確不能太吸引眼球,我們得承認一個常識,過去改革開放30年,中國人均GDP上升了十幾倍,確實導致了中國所有的人,生活水準的大幅度提高。中國的恩格爾系數城市地區從接近60%下降到今天的35、36%。農村地區從接近70%的水平,下降到今天的40%,70%就是持平狀態,40%就是接近小康狀態。美國是13%,這就是發達國家的狀態了。我們想問一個更深刻一點的問題。恩格爾系數每年變化不一樣,有的年份中國恩格爾系數下降多一點,有的年份不僅不下降,甚至上升。背后的力量就是經濟增長的質量。
我們看一個圖,我們想回答,是不是經濟增長速度高的年份,一定使恩格爾系數下降快一些?這是1979-2013中國經濟增長的散點圖,橫軸是GDP年度增長率,縱軸是恩格爾系數的變化。比如說這個點代表那一年經濟增長率可能只有8%,那一年恩格爾系數下降2.2個百分點。如果你在散點圖上基礎上一看有什么規律的話畫一條直線,它表達的是兩者之間的關系。總體而言,我們不得不承認,而且這是中國的成就,改革開放30年,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增長率比較快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比較多一些,縱軸負的越多越好。但是這不是一個全面的圖景,全面的圖景是1979-1998年,經濟增長越快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越多,而且跟這個紅色線擬合很不錯。1998年之前,中國人民普遍受惠于高速增長。很不幸這是令我驚訝的,我預期1998年以來經濟增長質量下降,增長速度帶來的恩格爾系數下降的能力變弱了,沒想到是負的。你作為中文系的人也能看清楚,這不是由幾個,某一兩個點使我得出這條規律。1998年以來經濟增長越快的年份,恩格爾系數下降的慢,甚至還不下降,增長不那么快的年份恩格爾下降越多。
這是農村恩格爾系數跟城市有相同的特點,農村的恩格爾系數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雖然沒有城市那么顯著,但是正的關系仍然讓人們費解困擾,這是不應該的事。說明我們增長不是普惠的,說明我們高速增長的年份,我們增長集中在部分人。1998年之后的增長,工業化的技術特點,資本扮演的角色比勞動扮演的角色要重要一些,資本獲得的回報比投資獲得的回報更重要一些。第二基礎設施投資太遠離民眾生活,比如說我們蓋了那么多好看的工程,面子工程,跟人們群眾的關系,造福人們群眾的距離有點遠。城市化和服務業化滯后,使本該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更高的工作收入的民眾應該獲得的機會沒有獲得。勞動力結構,在這10幾年當中,我們農村剩余勞動力很充分,06、07年農民工工作有相當程度的上升。第三伴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我們社會治理,我們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沒有伴隨著發展起來。比如說工人和企業家之間的工資談判機制。
前面都在說如何早就高增長,按照我提供的證據。你看到互聯網各種屌絲,跟大眾傳出一種聲音,高增長好像跟我沒有什么關系,我對高增長并不感冒,我一開始覺得大眾眼光短淺,大眾沒有看到經濟增長真正造福于他。我們證據表明,我們的增長質量,我們的增長具有更廣泛的普惠程度方面是有問題的。高增長往往造成了一定的通貨膨脹,食品價格的高速上升。而這些弱勢階層沒有獲得好處,成本還提高了。很多稅收的加劇等等,累計稅導致的原因等等。我認為壞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最近一兩年以來,以及可展望的未來,我們的增長質量變得更好一些。
第一制造業雄厚基礎已經基本奠定。第二服務業快于制造業增長的階段已經持續兩三年,已經到來了。服務業能吸納更廣泛的就業,服務業當中,資本帶來的角色,要少于勞動力扮演的角色,因此普惠讓大多數獲得收入增長的機會已經來臨了。第三新的人口紅利正在顯現。中國一不小心從農民工過剩的經濟體,從低技能勞動力演變為高技能勞動力充裕的經濟體。每年畢業700多萬大學生,10年后我們增長一個億的高技能勞動力,20年新增2億,這在全世界歷史上就我們一家。這2個億高端充裕勞動力的供給,短期造成了就業的壓力,唱起來看會引著中國經濟向更加普惠,更加高質量,更加讓老百姓喜氣洋洋的階段轉變。第四市場力量作用得到進一步加強,新一代領導集體,政府治理能力迅速提升。
盡管我們經歷了老百姓對高速經濟增長不太高興的階段,但是這個階段差不多結束了。市場準備好的客觀條件,有利于中國擁有下一階段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大概需要配合政府的政策和民眾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