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紅燈抄單位,羞面子還需修里子
時間:2015-09-08 09:25:11
來源:紅網 作者:桂全寶
9月6日起,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針對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推出抄告制度。除了要接受交警的教育,交管部門還要將違法行為抄告違法者的單位或社區。(9月7日《成都商報》)
百度“行人違法抄告制度”,成都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此前廣州、武漢、沈陽、唐山、濰坊等多個城市在創建“國家文明城市”或“國家衛生城市”過程中都先后推行過“行人違法抄告制度”,然而這些年過去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城市行人交通違法現象并沒因此大幅改觀。
其實早在2009年,成都交警就推出了“市民交通違法抄告制”,此后堅持了多長時間,筆者不得而知。但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交警放棄了這種制度。時隔6年之后,成都交警重拾舊規,到底是無奈之舉,還是期許之舉,只有留給時間老人去評說。
針對行人交通違法這個“中國式”的頑疾,全國各地交警可謂挖空了心思、費盡了腦瓜。設行人勸導員有之,拉紅線阻擋者之,責令違章者抓下家有之,甚至還有地方動用高科技設備對違章者進行曝光。“行人違法抄告制度”,讓單位和社區用紀律道德約束對違章行人施壓,相比前面四種情形,更具震懾力和懲戒力。然而如果從現實違法情形和時間來看,這種舉措仍難免掛一漏萬。
一是有限的警力與多如牛毛的路口的矛盾。成都市作為一個特大城市,交通路口成千上萬,縱使把市區警力全部投放抓違章者,恐怕也難免掛一漏萬。二是有限的工作時間與行人全天候的交通行為的矛盾。非工作時間交警需要下班休息,而行人則可能深夜或凌晨闖紅燈、騎電動車載人,警方力有不逮。三是行人在郊區或國道、省道、縣道出現交通違法行為如何抓違?等等。
從國人愛面子的角度出發,把行人違法行為抄告到單位或社區,的確能夠震懾多數行人,促使他們遵守交通規則。但是絕不能期望它能夠“畢其功于一役”。基于此,筆者認為,治理行人闖紅燈等違章行為,羞辱他的面子誠有必要,但是要想根治國人闖紅燈的陋習,還需從里子入手,綜合施策,全面提高國人交通安全意識。
一是加強中小學交通安全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意識;二是倡導中小學生做交通文明宣傳員,做家長遵守交通規則的監督員;三是把交通安全作為文明建設的突破口,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高國人文明素質;四是把交通違法信息納入征信體系建設,凡是出現較重交通違法信息,降低征信等級。
遵守交通規則需日積月累的習慣養成。羞辱面子可以治標,但是難以治本。只有修練里子提高素質,遵守交通規則才能成為國民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