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但缺少質押、找不到公務員擔保人、信用評級過低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攔路虎”。10月20日,甘肅農民工賈喜院的“宜蘋果”售罄,他收益頗豐,“創業成功因獲得‘窮人銀行’的普惠貸款,真希望更多人獲得金融創新產品幫助。”
資料顯示,河南、四川、重慶、貴州等省農民工目前已有超過5000萬人選擇返鄉創業。但記者了解到,貸款難和減稅難使得很多農民工返鄉創業失敗。
從事“窮人銀行”創新工作的宜信普惠金融公司CEO唐寧說,他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工創業時,無法提供抵押品、無法找到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或公務員作為擔保,一些銀行還將社保斷保記錄視為信用評級項目,這些使得農民工不能獲得銀行貸款。
河南返鄉創業農民工李剛講起自己的經歷,銀行貸款手續非常復雜,周期很長;盡管目前推行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產權等“三權”抵押貸款,但缺少配套機制,銀行大都不愿貸款。
“4年來,我從宜信普惠借了四次款,用于蘋果種植和擴大經營。每次借款5萬元,分12期,年利率約18%。”賈喜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