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燕郊之囧:學生年增5000教師缺口400
時間:2015-11-03 13:32:59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吉翔 陳光 王丹 

    記者跟蹤京津冀教育發展失衡樣本,揭開燕郊義務教育配套不足現狀:燕郊中小學生一年暴增5000人,一個班級最多達88名學生;有學校將公共空間擴建成簡易房。

  “我們辛苦地在北京工作,在燕郊買了房,躲過了北京高昂的房價,不想卻陷入燕郊的‘教育荒’。”北漂張繼東發現,孩子升入燕郊初中一個多月了,仍然沒有專職語文老師,現在只能由副校長代課。

  河北燕郊緊鄰北京,成為在北漂一族安家置業的首選之地。到2014年,小小的燕郊人口已達60萬,人口密度是北京城的2倍。人口的劇增,帶來的是基礎教育沉重的壓力,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在燕郊已是普遍狀況。

  三河市教育部門稱,三河市整個中小學校教師缺口達500多人,燕郊占400多人,僅今年一年中小學凈增學生6000人,其中燕郊5000多人。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過程的推進,京津地區人口大量往周邊城市擴散,基礎教育能否跟得上人口疏散的程度將會影響一體化的進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史靜寰建議,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北京、天津及河北應該建立教育資源溝通機制。任何一地缺少教師,都可以統籌輸送,學校不足,也可以統籌建立分校。

  北漂燕郊安家:“一切為了孩子”

  燕郊隸屬于河北省三河市,西與北京市通州區隔河相望,距離天安門直線距離30公里。

  車輛剛過潮白河大橋,迎面而來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樓盤。轉入燕順路,車流、人流密集起來,抬頭是高聳的住宅樓,仿佛置身天井。

  在102國道的兩側,一排排臨街門面房則是各個小區的售樓處。

  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去年,燕郊有大大小小120多個樓盤,單在燕順路上,即排列了20多個樓盤,可容納20余萬人。

  燕順路以西只有匯福實驗學校一所學校,它的服務片區則包括周圍14個社區,每個社區人口少的在四五千人,多的達到一兩萬人。

  公開資料顯示,燕郊的人口從1992年建區之初的2.3萬人,激增至目前官方公布的60萬人。而在2007年前,燕郊只有10余萬人。2007年到2014年,燕郊小學生也從9000多人增加到23100余人。

  36歲的張繼東來自秦皇島,1998年來到北京工作,一直沒有燕郊戶口,女兒張歡(化名)現在在匯福實驗學校七年級三班就讀。2009年,張歡即將升入小學時,他貸款在燕郊買了一套二手房,此時匯福實驗學校也剛開始建好招生。

  因所買房子在學校片區內,歡歡成了第一批招生入學的學生。

  張繼東夫妻倆都在北京上班,每天早上6點半,他們便會離家進城上班,直到晚上7點左右回到燕郊家中。“早上她會自己出去買早點吃,中午就自己回家做飯吃,我們倆只能晚上回到家見到孩子。”

  沒有語文老師,家長慌了!

  “媽媽,我考不好您可別罵我,我們沒有語文老師。”9月末,臨近月考,張歡對媽媽說。

  早在剛開學兩三天時,張繼東就知道學校沒有上語文課,這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和其他家長們以為學校會解決好。直到孩子快要月考時,家長們才發現事態的嚴重性,遠不是他們之前想的那樣。

  10月12日,七年級二班、三班的學生稱,課表上安排平均每天有兩節語文課,但是他們的語文課大都是自習,或者由課代表帶著讀課文,“其他班的語文老師就代講過兩三節課。”

  “都開學一個多月了,我們才學到第三課。”七年級三班的學生說。

  新學期開始,七年級二班、三班,兩班150多名學生沒好好上過語文課,家長們慌了。

  國慶節前,張繼東和兩個班的學生家長,去找了校方,結果是暫時無法解決。校方的回答讓家長們愈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現在不把這個事解決好,那后面升上來的學生怎么辦?我們到時升到八九年級還會面臨一樣的狀況。”

  家長們發現,隨著人口的劇增,燕郊學生暴增的問題早已顯現。

  8月30日,家長們到學校拿入學通知書時,同時接到匯福實驗學校紙質通知。通知告知,因人數太多,校舍缺乏,決定將初中部七年級搬往不遠處的第八小學。

  家長們提供的校方情況說明中,學校解釋:“預計到我校就讀的新生人數在1000人左右,而今年初三畢業人數僅210人,凈增800人,學校現有空余教室5個,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學生劇增,一班擠下88人

  10月20日下午5點左右,匯福實驗學校7年級1班正在上自習。

  講臺上,一名女老師將頭“埋”進半米高的作業本中,緊張地為學生批改作業。這個現有75名學生的班級,很是擁擠。

  每排課桌的間隙,剛好容得下一名同學通過。

  在小學部,班級超員現象同樣嚴重。每個教室最后一排學生均與后墻緊貼著,第一排課桌距離講臺不到1米。

  前后桌之間的距離僅有三四十厘米,體型略胖的學生,每次擠進去,前后桌都要跟著晃動。

  學生的暴增,遠比想象得快。匯福實驗學校副校長李立強說,學校當初規劃容納2500名學生,現有5300多名學生。近三年學生增加明顯。目前學校班級人數都在70人以上,小學部班級人數最多78人。為節省空間,學校將部分班級的靠背椅改成小板凳。

  老師們講課都要戴擴音器,即便這樣,聲音小一點,后排同學都會大喊“聽不清”!

  距離匯福實驗學校7公里外的燕郊開發區實驗小學,也是擁擠不堪,最多的班級達到88人。

  實驗小學校長王英魁最近剛參觀北京亦莊一所學校,“我們非常羨慕人家,同樣是兩萬多平方米,人家只有900多學生,我們4500多人,足足是人家的五倍之多”。

  學生急劇增加,首先帶來是校舍不足。燕郊的學校只好將學生的活動場改建為教室。

  在匯福實驗學校,連體樓之間的空地,原為學生課間活動的場所,現已經被學校用彩鋼板圍成簡易房,當成學生們的教室。這樣的教室,該校有12間。

  此外,老師辦公室也被騰出,老師們則搬到樓道空間改建的辦公室內。

  家長們將這一切歸咎于,“政府在大力發展商業地產,每年征地收入、稅收很多,但是在教育方面卻跟不上。”

  張繼東想起了女兒小學的時候,那會兒剛開始的時候一個班40多人,然后一年一年的增加,六年過去了,人數也跟著翻了番。很多次的家長會,七八十個家長,聚集在一間教室,一半人只能站著開會。

  張繼東設想了最壞的結果,如果這樣的情況得不到改善,他只能把房子賣了,帶著孩子回老家。

  教師匱乏,一周難上一節體育課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近年來,燕郊每年新增小學適齡兒童有2000多人,相當于每年新建一所小學的規模。2015年,燕郊小學凈增學生有4000多人。學生暴增,老師的編制卻沒有太大變化,這就造成了師資嚴重缺乏。

  據2001年10月,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規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城市初中是1∶13.5、縣城初中是1∶16,城市小學是1∶19、縣城小學是1∶21。

  以燕郊開發區實驗小學為例,目前學校有4500多人,教職工140余人。師生比達到1:32,遠低于上述標準。

  王英魁說起他們這些校長一碰面,討論的都是缺老師的事兒。“你今天招外聘的了嗎?你這兒補齊沒有?”“你這兒如果有富余的給推薦倆吧。”

  教師緊缺,學生劇增,老師也承受著比以往更大的壓力。匯福實驗學校英語教師吳老師說,“現在不管是安全還是教學壓力都很大,每天6點半到學校神經都是緊繃的,僅為班上70多個孩子改一次作業就要仨小時。”

  教師不足帶來的還有素質教育難以有效開展。以匯福實驗學校為例,體育老師加外聘的有8人,平均每個班一周上不了一節體育課。學生的音樂課也不能保證,全校只有5名音樂教師。

  面對這種情況,學校也想過多種辦法解決。除了向教育部門申請編制、外聘教師。一些校長重新走上講臺,擔起了講課任務。

  匯福實驗學校張姓副校長,目前在為七年級代語文課。為此他每天回家都要備課仨小時。

  據他講,學校老師現在基本上都是一個人當倆人用。有時候教研和教學有沖突,他只好不參加教研活動,“孩子們的課不能落啊!”

  教育困局:一年暴增6000學生

  “家長和學校反映的情況都是實情!”10月19日,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士猛介紹,目前三河的中小教師缺口達500人。

  孫士猛深有體會,近年來,燕郊人口大量涌入后,學校建設跟不上人口增速。最開始三河市教育局新建學校,如匯福、七小、八小等學校,除一所農村小學周邊沒有什么開發的項目,也就200多人,其他基本都是2000人以上。

  據了解,今年三河市中小學凈增量大概6000人左右,其中燕郊應占5000人左右。相當于一年增加了三個小學的容量。

  同樣,燕郊教師緊缺也相當嚴重。孫士猛介紹,三河市缺500多名老師,燕郊大概占400多人。

  據其回憶,2002年國家不再管畢業生分配,教師招聘停了兩年左右。2005年三河開始招聘大學生,當時比較嚴格,要二本及以上,還要有三河戶籍。一年招120人左右,最多的時候150人。

  當時三河教育局測算,教育系統每年有自然減員,大約110人,新招的120名教師,基本能滿足需要。

  變化在近兩年加劇,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三河及燕郊人口大量涌入,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士猛形容,“措手不及。”

  他說,“太快了,過去學生一年增長2000人,現在一下增長6000人,根本反應不及。”

  外聘教師工資低,也是招不到教師的重要原因。孫士猛介紹,財政每年都按師生數量,給學校固定撥款。學校再從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外聘教師。一個月工資僅能給到1500元左右。

  低廉的工資加高強度的工作,很難吸引大學生。

  此外,對于學校增加教師編制的問題,孫士猛稱,教師缺編的問題是城鎮化帶來的必然的問題。國家是有編制的規定,多幾個編制意味著財政開支增大。“教育局多次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但教師緊張狀況仍未緩解。”

  孫士猛表示,今年暑假期間,三河教育局提出增大今年教師編制比例,將招300名有編制的教師,并將持續3到5年按此規模招聘。目前方案已經出臺,希望3年左右,可以滿足三河中小學教師短缺現象。

  ■ 建言

  專家建議京津冀統籌解決教育問題

  對于燕郊學生暴增,師資匱乏現狀,多位教育界專家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逐年在加快,京津冀人口的分流也是趨勢。這絕不是一個教育問題,教育也承擔不了。

  面對學生數量大增,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康麗穎認為,在現有學校增加班級只是權宜之計,因為學校班級不可能無限制增加。

  康麗穎表示,學生增加和人口流動有關系,燕郊是有區域生活優勢,應該在區域規劃中考慮到它的人口流動,以及本區居民入住的結構。

  比如居民是多大年齡段,孩子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在城區新建的時候要有相應的配套設施,這應該是一個政府的整體規劃。她說,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可以給缺少教師的地方一定的政策傾斜。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史靜寰一直關注京津冀教育均衡問題。

  她說,燕郊的獨特地理位置加上近三年的京津冀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教育失衡問題必然發生。燕郊作為特殊區域,到底是京津冀三地誰來統籌考慮,目前都沒有達成共識。

  史靜寰解釋,義務教育理論上是由政府負責來規劃設計,但在京津冀一體化的情況下,教育雖然也被討論,但是遠不如經濟,發展的關注度和完善程度都不夠高。

  她認為,京津冀一體化最重要的是人員的流動,人員流動帶來的戶籍的挑戰,還有特定區域人口的突增帶來的義務教育的布局變化。這些都是京津冀一體化當中最基本的變化,如果說在規劃當中,對于沒有與義務教育相配套的彈性制度,這將是規劃缺位。

  史靜寰建議,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北京、天津及河北應該建立教育資源溝通機制。任何一地缺少教師,都可以統籌輸送,學校不足,也可以統籌建立分校。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