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一線城市居轉戶政策比拼:北京上海連繳社保七年
時間:2015-12-11 07:40:4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劉東 儲靖綸 

  12月10日下午,北京發布《北京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送審稿)》和《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北上廣深四大城市都已發布居住證轉常住人口戶籍的政策基本確立。

  根據現有政策,北京、廣州、深圳三地都選擇了積分落戶的方式,而上海則是對居轉戶實施條件管理。

  盡管四地管理方式不同,但社保繳納、穩定居住就業等要素均為這些城市居轉戶的必要條件。從落戶難度上來看,北京、上海兩地居轉戶難度較大。以社保繳納年限為例,北京上海要求連續社保繳納年限至少7年,而廣州要求4年,深圳則并未做出要求。

  鼓勵創業人才落戶

  從基礎條件上來看,除了上海以外,其余三個城市都對居住證轉戶口的申請年齡做出了要求,45歲-48歲將會成為在除了上海以外的一線城市落戶的年齡門檻。

  事實上,對于希望在一線城市落戶的人而言,社保繳費年限是其較難達到的條件。北京在《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了與上海一樣的7年社保繳費年限,遠遠超過廣州的4年。而深圳則并未對社保繳納年限做出要求。

  由于上海對居轉戶實施條件管理,因此,相對其他積分管理的城市而言,上海在基本條件中就對職稱和個人所得稅做出了規定。

  根據上海市的要求,申請人需在持證期間依法在本市繳納所得稅,同時評聘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工種與所聘崗位相對應。而這些條件在其他城市的居轉戶政策中主要體現積分指標中。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撰文指出,北京導向指標與基礎指標合并打分,并且賦分很高,基本上排除了缺乏導向指標的申請人轉為戶籍的可能。北京的積分落戶政策不僅遠遠難于上海,居住、就業受到的約束和不確定性也遠大于上海。

  所謂導向指標是指北京在一線城市居轉戶中普遍要求的文化程度、技術能力、職業資格或職業工種、社會服務、納稅等要求以外,還要求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相關的積分指標。

  其中,城六區轉移至郊區就業加分,而在《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就業則扣分。

  除此之外,創業創新人才在各地均得到“優待”,北京對創業創新人才有較高值的加分,而上海則對科創人才縮短居轉戶所規定的必要的社保繳納年限,在上海近期出臺的科創中心人才政策中,居轉戶年限最短可以由7年縮短至2年。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認為,北京和上海對高端人才更加開放,而深圳和廣州則側重于吸引技工型人才。但城市戶籍只對高端人才開放不是完善的政策,提供公共服務比戶籍本身更重要。

  普遍進行總量控制

  除了深圳外,一線城市普遍實施對居轉戶指標的總量控制。

  根據《征求意見稿》,北京市政府將根據年度人口調控情況,每年向社會公布落戶分數線。同時根據申請人積分情況和落戶分數線,初步確定年度積分落戶人員。

  這意味著,積分分數將根據申請人數的積分排名和每年的限額來決定,申請難度隨著申請人數增多而加大。

  上海對居轉戶實行總量控制,在人數超過總量控制目標時,將會實施輪候措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每月通過上海居轉戶的人數大概在400人左右,最新一次為488人,且多為大企業和國企人員。

  “大企業和國企人員一般社保繳納較為穩定,且這些企業往往有鼓勵員工參與職稱考試的傳統,因此更容易達到上海市的條件?!币晃皇煜ど虾J芯愚D戶政策的人士表示。

  而在總量控制之下,對于持居住證的非戶籍人口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各地也有所區別。

  上海為居住證持證人可享受子女義務教育、證件辦理、基本公共衛生、資格評定等公共服務。同時,上海為居住證持證人設置了積分制度,滿足標準分(目前為120分)的持證人則享受除低保、經濟適用房以外與戶籍人士等同的福利待遇,例如子女參加上海高中入學考試和在上海高考、配偶及子女參與本市社保等服務等。

  而根據《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并依法繳納社保滿5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方可與戶籍學生同等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

  而北京居住證持證人享有的相關公共服務和便利,目前尚未公布,具體辦法由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聶日明認為,非戶籍人口公共服務并不依靠居住證制度,居住證和積分落戶根本目的在于控制人口,戶籍以及為獲取戶籍而必須的社保繳納年限在居住證和積分落戶中的廣泛使用,已經開始阻礙了勞動力的跨省自由流動,日益侵蝕全國統一的市場格局,勢必影響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但居住證對于促進戶籍制度消亡仍可作為次優策略。

  葉裕民則指出,出于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治理環境污染的考慮,控制人口和戶籍是必要的,不過人口控制的關鍵還是控制產業。

  (戴春晨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