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地方改名刮復古風?“西門慶故里”也有地方要爭
時間:2016-06-13 10:30: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彭訓文 

  這些天,作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的李輝很忙,很多網站、報紙爭相采訪他。“這說明國人如今對像地名這樣傳承地方文化符號的東西更重視了。”在人民日報社編輯樓的咖啡廳坐定,李輝笑著解釋。29年前,李輝寫下《可惜從此無徽州》一文,反對將徽州改為黃山。今年4月,借全國開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契機,李輝再次撰文《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引發黃山是否復名徽州的大討論。

  近年來,一些地方改名時有發生。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廬山市正式掛牌成立,原廬山區更名為九江市濂溪區;今年初,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也改為播州區。同時,水城縣欲改為“夜郎市”、瑯琊山“會峰閣”更名為“瑯琊閣”……這些地方為什么要改名?為何要復名?相關社會學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復雜利益博弈,它不一定等于發展,政府決策應吸取專家和群眾意見,減少改名導致的割裂傳統等負面影響。

  地方復名

  利益糾葛還是賡續傳統

  “曾聽某省民政廳干部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臺灣老兵讓孩子回來尋根。孩子歸來,卻難以找到,原來這個地名早已消失。經過民政廳翻閱檔案,才找到原來地名。這位老先生寫信來感謝民政廳同志,并說:‘你們經濟發展得很好,建設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標。’”

  李輝說,這個故事深深感動了他,“中國人都有尋根觀念,一個地方地名和當地文化、家族傳統相連,對于海外華僑華人更是如此。”

  早在1996年,李輝便呼吁將荊沙恢復為荊州,兩年后,荊州地名恢復。2001年,李輝撰文《襄樊何故稱襄陽》,推動襄陽復名。但由于襄樊這一名稱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使用,整個更名過程持續了近10年。

  對于襄陽復名得以實現的原因,李輝表示主要是當地政府的響應。“對于襄樊這兩個字,尤其是當地政府到海外招商時,很多海外華僑華人表示不知道在哪里,對新地名沒有認同感,這是襄陽復名成功的關鍵。”李輝說。

  徽州更名黃山市已近30年,其復名意義何在?李輝認為,徽州區域性文化的豐富性在全國也十分少見,比如徽派建筑、徽墨、宣紙、徽商,都是歷經千百年形成的。“如果這個地名能夠恢復,對中國各地今后地名的穩定性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李輝說。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對此頗為贊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20多萬件反映徽州民間社會實態的文書契約陸續被發現,被稱為20世紀繼甲骨文、漢晉簡牘、敦煌文書、明清大內檔案之后的第五大發現。此外,研究徽州商幫、民俗等的徽學,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并立的中華文化三大顯學之一。而這一切,是‘黃山’二字所不能包容的。”

  近年來,安徽民間要求恢復徽州的聲音一直很強烈,但當地政府的態度令人玩味。

  今年4月,黃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接受人民網安徽頻道采訪時表示,更改市級名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為民政部門,將深入調研,盡早提出建議。而在2014年,該局回應《省長,我建議把黃山市改名為徽州市》的群眾來信時則稱:“黃山建市以來的發展成就表明,成立地級黃山市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這其中有歷史原因,也有行政區劃改革和地方財稅利益分配和使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陸益龍是安徽省樅陽縣人,他對本報記者表示,行政區劃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后,復名“徽州”就不是簡單恢復一個名字那么簡單,而是涉及行政區劃問題。不過他同時表示,“在現有體制下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

  地方改名

  整合資源還是刮“復古風”

  除了恢復地名,一些地方也在進行改名。

  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廬山市正式掛牌成立,當地民眾爭相來到市政府門前拍照留影。改名后的廬山市由江西省直轄、九江市代管,此次改名還涉及將原廬山區更名為九江市濂溪區、原星子縣被撤銷、其下的蓼花鎮也更名為星子鎮等。

  為何要進行此次改名?九江市公布的數據顯示,此前圍繞著一座廬山,有廬山管理局(管理景區33.8%面積)、廬山區(管理景區28.6%面積)、星子縣(管理景區33.1%面積)、九江縣(管理景區4.5%面積)4家單位分割管理,導致“山上山下”不一樣、“山南山北”不一樣。

  因此,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廬山各界便開始了設市的動議。此次調整前,九江市各級政府做了大量調查工作,經過廣泛調研,大多數老百姓都贊成設立廬山市。

  九江市委書記楊偉東表示,換個“馬甲”其實不簡單,應該看長遠。廬山設市后將努力做好“環廬山、大廬山、泛廬山”文章,實現“1+1>2”的效果。

  除了統一資源和管理,算文化賬也是一些地方改名、復名的動因。今年初,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改設播州區,并對相關鎮進行改名。據介紹,播州一詞從唐朝貞觀十三年出現,到明萬歷二十八年結束使用,前后存在了960多年。

  遵義縣縣委書記黃國宏說,新的播州區將從以往的“單打獨斗”融入遵義全市發展的“大合唱”舞臺,有利于遵義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現了借傳統文化、借依傍古人等進行“復古改名”的現象。例如鹿邑縣欲改為“老子縣”、水城縣欲改為“夜郎市”,瑯琊山“會峰閣”則在古裝電視劇《瑯琊榜》熱播后悄然更名“瑯琊閣”,一些地方更是為了“西門慶故里”之名爭得面紅耳赤。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表示,像涉及行政區劃調整以及相應的改名問題,政府決策應努力追求更加科學,多吸取專家和群眾意見,避免給群眾留下“關起門來決策”的“拍腦袋”印象。

  陸益龍也認為,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復名,在短期看可能會帶來一些經濟效益,但從一個地方的長期發展來看,制定符合地區實際的經濟政策,找到地方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正途。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