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于3月23-26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會期四天。會議設置42場分論壇、12場閉門對話。鳳凰財經全程報道。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樓市泡沫:中國會例外嗎?”分論壇上表示,中國樓市冰火兩重天不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過高引起的。
賈康稱,中國房價主要是隨著城鎮化推進的過程表現為曲線上揚過程導致。2016年中國真實的城鎮化率為41%,在國際經驗來看仍屬于加速發展期的前半段,按照國際經驗來看要經過差不多30個點的上升空間,到70%以后才能到低平發展階段。
以下是其發言實錄:
賈康:上午和曉求教授在一場,基本觀點和吳曉求教授是一個陣營的,里昂院長離開很不爽,下午看來要和吳曉求教授PK一下。他的中心觀點我不認同、樓市房市是M2過大引起的。中國現在樓市房市基本格局是冰火兩重天,貨幣供應過多,為什么它不能夠體現在冰的那一邊,為什么只體現在火的這一邊。很多有影響的學者都和吳曉求教授觀點一致。
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不是過高,還有爭議。但是在這只能簡單說中國整個金融體系是間接金融為比。回到現在的問題上,中國的樓市房市問題主要是一個隨著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心區域它不動產價格一定是表現一個上揚曲線過程中間結構方面問題導致的,火的難受,冰的也難受,結果問題是實質性問題。
你說火的這邊有泡沫,我不否定,但是不是帶來系統性風險的泡沫。冰的那邊不是泡沫的問題,是去庫存的問題,怎么去,去杠桿的同時必須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加杠桿,這是供給側形成一個復雜的供給方案才能解決好的問題。
主持人強調的泡沫概念,非常簡要說泡沫在學術上的討論里面大家承認它存在,但是同時跟著的是泡沫的認定往往見仁見智。一般的是泡沫破了以后,大家才知道什么量值以上屬于泡沫,這樣的一個情況在中國現在討論起來我們可以看到樓市、房市泡沫破裂的前車之鑒是日本。
大家不要忘了那時候日本的城鎮化它的水平是在77%,中國現在真實城鎮化水平是多少?不是常住人口57%出頭的城鎮化率,最新的國家統計局數據給出的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2016年41%,41%的真實城鎮化率在國際經驗來看一個經濟體城鎮化發展的什么階段上?是加速發展期的前半段,它屬于前半段。按照國際經驗來講要經過差不多30個點的上升空間以后轉到70%以后才能到低平發展階段。
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是真實的城鎮化率,如果看到70%的高位才有一個階段性的轉變,現在我們可以說由一線城市帶動的住房平均成交價格的上揚是符合經濟學所分析的在土地供應帶有自然壟斷因素,總的趨勢是供不應求而帶來的成交價在均價的表揚上一定是上揚曲線的發展過程。
這個均價在實際生活里面造成了很多的誤解,我們必須把住房概念下的供給理解為一個能夠滿足社會和諧需要的雙軌統籌的框架,政府要努力把保障軌線托起來,不表現為商品房成交的價格,重慶要求35%-40%通過保障軌提供有效供給。
中產階級有支付能力的人可以進入商品房市場按照自己的消費者主權參與競爭購買,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北京、上海、深圳不要希望出現均價又回到均價,它只是一個綜合的統計,上揚曲線可以轉變成下行的曲線,我認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基礎性制度建設雖然上揚,但是不是那么陡峭,能夠遏制過程中間肆無忌憚造成大起大落社會不安的不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