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湯敏:公益需要創新,否則死路一條
時間:2017-07-25 07:59:59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公益更需要創新,否則死路一條。”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這樣說。

    6年前加盟友成后,湯敏從一位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經濟學家轉型為一位新公益踐行者,“寫一篇文章,提一個建議很簡單。但是完成一個行動是非常難的,公益行動更難。”

    以友成一直堅持的教育扶貧和電商扶貧為例,湯敏感觸頗深,“教育資源不平衡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扶貧同樣如此。”湯敏說,用傳統的方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不得不用創新的方式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雙師教學”改變教育不平衡

    很多人認為,對中國這樣地域遼闊的國家而言,教育不平衡的關鍵原因是貧困地區的師資水平薄弱。

    2011年前后,湯敏進行的“創新”是把城市里的退休老師組織起來到貧困地區支教。“我們組織了幾千名城市退休教師去廣西、內蒙古等省份的貧困地區支教。這些老教師給當地教師悉心指導,效果很好,參與培訓的農村老師教學水平提高很快。”

    但一段時間以后,湯敏覺得這種方式很難根治問題。“與廣大農村學校的需求相比,我們的支教活動還是杯水車薪,而且城里的老師也很難長期待在那里。”?

    2013年8月,友成基金會開始和人大附中發起試點“雙師教學”項目,在全國率先將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MOOC(慕課)的方式輸送到鄉村貧困地區中小學,嘗試用遠程的方式解決鄉村學校師資不足、優質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以此探索城市優質教學資源補充鄉村的可行性。

    “雙師教學”中的“雙師”有兩個教師一起開展教學活動,一個是人大附中的老師,負責網絡遠程教學;另一個是試點學校的老師,負責在遠程主講結束后組織本班學生討論、重難點總結、答疑、批改作業等。

    “雙師教學”實踐起來并不復雜:友成每天錄制人大附中老師講課內容并遠程傳送到鄉村學校,當天晚上鄉村教師對視頻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剪裁,第二天在課堂上播放。

    鄉村教師并非只是“錄像放映員”,當視頻中老師提問人大附中的學生時,鄉村老師會把視頻暫停,讓當地學生來回答問題,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源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李海崢教授帶領團隊對“雙師教學”項目做了第三方評估。據他介紹,“雙師教學”項目提升了參與學校的教育質量和中考升學率,提高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有望幫助該地區的青少年通過受教育的方式實現脫貧,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

    在湯敏看來,“雙師教學”在使鄉村學生受益的同時,也使廣大鄉村老師受益。廣西上林縣三里中學的一位老師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雙師教學’模式是我參加過的效果理想、受益較大的培訓之一。”

    “雙師教學”目前已經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重慶彭水、貴州威寧、湖北咸寧、廣東東莞等地都開始采用該模式,把本省、本市、本縣優秀教師的課“拍下來、送下去”。

    在“雙師教學”實踐中,部分貧困縣因為缺少穩定的網絡,優質的課程和持續的教育信息化師資培訓難以落實。在此背景下,友成基金會與愛學堂聯手打造的“鄉村教育創新計劃”應運而生。未來三年,這一計劃將為鄉村學校的老師們帶去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培訓,為學生們帶去更好的互聯網教育體驗。

    如何教會農民當電商
 
    “電商扶貧”并不是一個新詞匯,然而“電商扶貧”卻急需新的內涵。

    “目前在農村的電商多數都是做下行,即把工業品賣到農村去。真正能把農產品賣到城市里,能讓農民通過電商賺到錢的不到10%,電商惠及到精準貧困戶的就更少。”湯敏說。

    “雙師教學”的成功實踐給了友成對教育創新的有益啟示:線上授課+線下孵化,教農民當電商。

    友成基金會電商扶貧項目主任張靜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不但給想當電商的農民提供面對面的培訓,還通過互聯網讓有成功經驗的農村電商創辦者當師傅,來帶電商徒弟。”湯敏將其稱之為“互聯網下的新師徒制”,由某一領域的行家里手,用長期言傳身教的方式,帶領較大規模的徒弟們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與實踐。

    記者在友成開發的扶貧MOOC平臺上看到,全國各地講師的電商精品課程都可以隨時學習,讓大山里的人跟城市中的大咖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

    據張靜介紹,從2016年開始,友成的電商扶貧走過了江西、貴州、甘肅、河北、四川5個省份54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156個鄉鎮,“培訓了11175名學員,其中有62%的人就業創業成功,平均每月增收500~3000元不等。”

    眼下湯敏還有個更大的想法,如何動員城市的消費者為扶貧做貢獻。“貧困戶的產品在互聯網平臺上競爭不過富裕地區、富裕家庭的產品,能不能通過城市的消費扶貧志愿者多購買、多宣傳一些貧困戶的產品,用我們的舉手之勞來幫助貧困戶呢?”湯敏說,“現在我國有1000多萬貧困戶、4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大家都伸出雙手,買一點貧困戶的產品,相信有不少貧困戶可以很快脫貧。”

    除了公益創新,“由點及面”的平臺化一直是友成的鮮明特色。作為民政部評定的4A級基金會,友成成立10年來累計公益支出3億元,自主研發試點了中國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友成志愿者驛站、公益路人甲等創新性平臺項目16個;資助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252個,輻射超過5000家社會組織,受益人群覆蓋全國。

    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認為,友成打造的基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公益及脫貧攻堅的跨界合作平臺模式,是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社會發展的經典教案。

    這或許源自這家基金會10年公益實踐的初心。友成基金會理事長王平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追求社會福祉應是所有公益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真正的公益組織應該堅信人類的文明處于不斷進步的進程中,堅信經過我們個人的努力,社會可以變得更好。”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