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會專家顧問白良成在青島舉辦的“第十一屆山東城鄉環境衛生設施設備與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博覽會”上做了名為“提升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管理問題”的報告,介紹了生活垃圾焚燒過程中哪些技術細節的把控可有效降低二英等有害物的排放,達到正常指標。
我國大陸地區生活垃圾清運量36年增長7.25倍。自1986-2016年,每10年增加約5000萬噸。截至2017年2月已經建成運行與在試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295座,總焚燒垃圾規模29.81萬噸/日。
2017年受住建部城建司委托,中環協組織對229座焚燒廠(不含2012、2014年等級評價達到無害化處理且地方無要求的廠),依法依規進行污染物控制與文明生產、環保部33號文執行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和現場檢查。對檢查結果劃分為4類:第一類19%:安全/可靠/環保運行狀況良好,仍要提升精細化運管水平。第二類45%:需進一步規范運行的。第三類31%:相對存在較多需要整治的問題的。第四類5%:達不到環境約束焚燒水準,需要全面整治的廠。
白良成說:生活垃圾清潔焚燒機制是要達到常態化安全、可靠、環保運行,提升基于國策的節能、減排、能效管理,其中硬件因素占3成,運行管理占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