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底東莞部分鎮街的水價上調之后,東莞大市區的水價又將有所調整,東莞市物價局于5月26日發布了征集聽證會參加人的公告。然而,至昨天報名截止日止,有關部門未收到任何市民的報名。去年曾參加鎮區水價調整聽證會的牛仁等人均表示,不再愿意報名參加不可能接受民意的“走過場聽證會”。(6月8日《羊城晚報》)
按說,水價調整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職能部門舉行水價聽證,市民就該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踴躍參加才是,這也是市民的一項基本權益。然頻頻出現的“走過場”聽證會讓市民心生疲憊,零報名折射出的就是市民對“走過場”聽證會的厭倦和反感。
報道稱,曾參加過去年鎮區水價調整聽證會的市民牛仁提起聽證會就非常氣憤,他表示,現行的“聽證會”本來就只是哄老百姓的擺設,所選“出席者”大多為內定的“自己人”,而且座位都在前面,而“反對派”人數極少,且座位全定在最末尾。“有時間參加聽證會,還不如忙點有意義又樂意做的事情”。
顯然,在市民的眼里,本該嚴肅認真的聽證會,現已完全走調變味,激不起市民的任何參與熱情。聽證,純粹成了一個幌子或噱頭,而漲價早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既使市民反對也無濟于事。就拿此次東莞水價聽證來說,在聽證前相關部門就已確定聽證會后水價將上漲0.2元/立方米左右。既已內定,聽證還有何意義?如此掛羊頭賣狗肉的聽證,市民誰會參與呢?
當然,“一聽證就漲價”,這并非東莞獨有的現象,在各地已成“慣例”,媒體關于此類報道已不勝枚舉。只是,逢聽必漲,不僅僅是欺騙百姓,使百姓滋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更是在拿政府形象作賭注謀部門利益,最后損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也危及了聽證的嚴肅性。
堪憂的是,如此漠視民意的聽證,本已違反公正、公平的聽證程序,非但沒有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反思,反對市民怨三怨四,就讓人匪夷所思了。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表示,“水價上漲是每個市民生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無人報名參加這說明消費者非常不成熟,民主素質有待提高。”聽證走過場,反怪市民素質低,真是荒唐可笑了。而在筆者看來,市民拒絕報名參加“走過場”的聽證,恰是他們民主意識覺醒的一個表現。
市民零報名聽證,更說明了完善聽證機制的重要性。保護民生、維護民利,就應吸納民意、聽取民聲,這是一切公共服務部門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聽證的實質所在。違背了這一點,任何形式的聽證都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