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團隊發布研究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預警研究報告:高危傳染源在哪里?》,指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場景、點位、人群、活動等高危風險點。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防范研究”總負責人唐鈞為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報告作者龔琬嵐為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風險管理部部長。
2020年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明確新型冠狀病毒可在人際間傳播,傳染源為“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呼吸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易感人群為“人群普遍易感”。
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總體可分為 7 類的主要感染風險場景,包括家中、社區和居民樓、工作場所、公共場所、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細分51類的感染風險區域和224個感染風險點位。
以家中為例,報告認為家中一般為家屬、親戚、鄰居的主要感染場景,門口、客廳、餐廳、廚房、書房、臥室、衛生間、儲物間均為可能存在的感染區域。第一,門把手、中央空調等可能是易感染的風險點位,2月3日廣州疾控中心在1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病毒核酸;第二,邀請親朋好友家中聚餐聚會、與他人共用水杯喝水、家大門敞開聊天、有接觸的收取快遞或外賣、家門口隨意堆放垃圾等可能是易感染的5項風險活動。
報告還明確指出,社區和居民樓感染場景中,電梯樓梯、樓道通道、公共垃圾桶、社區公共活動場所、停車場均為可能存在的感染區域;工作場所感染場景中,門廳、過道、會議室、辦公室、衛生間、茶水間以及工作樓宇的電梯樓梯、樓道過道、食堂、停車場均為可能存在的感染區域;公共場所感染場景,可細分為農貿市場、購物場所、住宿場所、餐飲場所、文化體育旅游場所、民俗宗教場所、美容美發場所、休閑娛樂場所;交通運輸感染場景,包括火車(高鐵、動車等)、地鐵、公共汽車(公交、大巴等)、小轎車(出租車、網約車、私家車等)、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也包括候車室、候機廳、公交站口、人行道、立交橋、地下通道等交通場所;醫療衛生機構感染場景中,咨詢處(吧臺)、普通門診、急診、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普通病區(其他類型病患治療區域)、手術室、醫院辦公室、孕婦和新生兒區域、其它公共部位和場所為可能存在的感染區域;社會福利機構感染場景可分為養老機構(含農村敬老院)、兒童福利機構(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兩類,居室、食堂、廚房、公共衛生間、公共活動室、對外接待處/室、公共浴室、洗衣房、辦公區域、垃圾處理場所(存放點)、后勤物資存放點是可能存在的感染區域。
據悉,該研究報告主要是基于截至2月6日的全國各地在每日通報的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和疑似病例,結合相關媒體新聞報道和海外案例情況,對確診患者的的生活軌跡、身處場景、感染路徑等進行收集和分析后成文的,以此提醒相關部門做好相應防控、廣大人民群眾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