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統計局首次發布全省21個地級市建設幸福廣東水平指數、發展指數和綜合指數的評價報告。該報告“顛覆”了GDP排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其中,人均GDP位居廣東省第一的深圳僅列珠三角地區第四,而人均GDP靠后的珠海則上升4個位次,位列珠三角地區的第三。(2012年2月14日《人民日報》)
廣東“顛覆”以GDP排名,是一種對官員政績考核方式的改變。長期以來,考核地方官員的政績,一直是以GDP論英雄,這是成為官員升遷或獲得重用的階梯。一個地方只要GDP增長快,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但是有時候,GDP的增長并不一定能換來民眾幸福指數的提升。
廣東“顛覆”以GDP排名,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民本觀。GDP的快速增長雖然與民眾的幸福指數有一定的關聯,但并不是民眾幸福指數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而“顛覆”以GDP排名,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人均參與文化活動次數等被列入考核指標,民眾幸福指數的提高有了硬性指標,這才能體現發展的要義。
“顛覆”以GDP排名,是一場自我革命,需要自我叫板。迫使以GDP排名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民本、民生的綜合評價,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地方政府自我挑戰,用制度“顛覆”以GDP排名,這有利于打破單一抓發展,盲目求速度的發展方式,也有利于改變發展中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現象。“首先為官員政績考慮,而不是先讓民眾如何受益”的一歷史慣性被打破了,發展的本質意義才會凸顯出來。
總之,廣東“顛覆”以GDP排名,其意義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