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罰款單,導出一場愛民真情劇,令人十分歡欣。當事協管員的錯誤,主要是不知在特大暴雨等自然災害下,那些“趴窩”的車主也是受害者,他們也是因無法抗拒之力才汽車“趴窩”,而協管員只知道機械地、教條主義地執法。若車主們因暴雨“趴窩”還得受罰,豈不正如民間所說“失火打板子雙晦氣”?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這樣的執法,猶如趁災打劫。所以,人們對這一執法行為提出了質疑。
北京市政府宣布“雨后罰單作廢”,是審時度勢的正確做法。首先,體現的是求真務實的精神。車輛的“趴窩”,是災害所造成,并非人為因素所產生。在全力抗災的情況下,怎能對“趴窩”車進行罰款?其次,體現的是執政為民的理念。正如北京交管局的表態:“雨后以服務疏導為主,對因雨受困車輛聯系車主,挪移清拖;對22日協管員擅自粘貼的違法告知單不予錄入。”這就將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充分展示出來。第三,體現的是接受監督的意識。群眾對有意見的問題能夠進行訴求,政府對群眾上午反映的問題下午就給出了答復,并能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是接受監督,依靠民意執政的表現。有了求真務實,有了執政為民,能夠接受群眾監督,這樣的工作怎能不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車主高先生表示,“這張罰單我一定珍藏。”珍藏罰款單,看似有悖常理,實是對北京市政府作廢罰款單做法的肯定、贊成、擁護。但愿各地的政府,都能做出讓百姓稱贊的好事、實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