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稅要讓環境好好“睡”
時間:2013-03-29 22:02:49
來源:觀點中國 作者:李云
環境保護稅法,核心在于用經濟杠桿改變企業與污染之間的倫理關系,或者說,對企業與環境關系進行倫理重構。加大排污成本是手段,扭轉治污被動局面是目的;排污“費改稅”是手段,淘汰落后產能與轉變發展方式是目的。
25日,財政部條法司在回顧2012年財政法律制度建設情況時透露,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正在履行會簽程序。27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排污“費改稅”已經討論多年,此次不會新立稅種,主要是對原來的排污超標收費部分從法律上予以規范化、法制化。(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
企業排污,有“一千零一個理由”。其中,中石化的排污邏輯“最牛”——為了國計民生而排污。檢查時發現,中石化的煉油企業成了環境違法行為或安全隱患的重災區。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局長周全在督察組反饋會上氣憤得拍起了桌子。“明目張膽的!明明發現排污超標,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老還是要挾地方政府。說什么為了國計民生。老百姓也是國計民生。”石油產品確實關系到國計民生,而環境保護更關乎國計民生。中石化排污與其說是為了國計民生,倒不如說是,為了高額利潤,為了追求GDP,為了高薪待遇,為了有更多的“中石化吊燈”……
眼下,用“一半是黃金,一半是污水”來形容有些企業與污染的關系不過分。有經濟實體與污染是“黃金搭檔”;有地方經濟的發展奠定在“犧牲環境”的代價之上;有經濟增長“污染”了GDP……當資本品質與良知“被污染”,違法排污、超標排污就成家常便飯。資本的驅利性決定了很容易與“污”為謀,進而狼狽為奸。“眼睛是黑的,心是紅的。眼要是紅了,心就黑了。”企業為利眼紅,資本良心就黑。甚至,偷偷地將污水排入“深層地下”……既然排污已煉成“千年狐”,治污就不能“玩聊齋”。
文字是有寓意的。有人進行了“相字”:污染的“污”是“水+虧”,就是說,水污染后人類吃虧。水是生命之源,生機之本。“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人的眼淚。”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這是地球人的共同責任。很多企業的污染問題,表面上是企業責任,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包庇”。因此,對排污企業需要重拳治理,對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績觀更要鐵腕校正。糾正政績觀關鍵在于從源頭“治污”,從制度與機制上突破“唯GDP論”,改革政績考核機制,引入公眾深度參與環保公共事務的機制等。
環境稅旨在讓環境好好“睡”,讓我們賴以生存、生長與生活的環境休養生息。嚴重的污染問題已令我們的生活環境“寢食不安”——呼吸不到清新空氣,吃不到能清潔水……環境保護稅法,核心在于用經濟杠桿改變企業與污染之間的倫理關系,或者說,對企業與環境關系進行倫理重構。加大排污成本是手段,扭轉治污被動局面是目的;排污“費改稅”是手段,淘汰落后產能與轉變發展方式是目的。環境稅只是切入點之一,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都要“甩開膀子”,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環境“睡眠”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