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湘西古城鳳凰近來新聞不斷,前有“建新城保老城的設想”,用以擴大鳳凰城的接待容量,遭到“復制古城”的質疑。日前該縣又宣布,從4月10日起,對現有旅游服務管理體系進行調整,變“憑票進入景點”為“憑票進入景區”,這意味著,今后游客但凡進入鳳凰古城,就需先購買一張148元的門票,“統吃”所有景點。
這樣一來,有人就要問:如果我僅是路過,而不是旅游,或者前來開會,順便進城看一看,領略風土人情,要不要收“入城費”;有人又問:如果是來洽談商務,并不作游覽參觀,要不要統一收“入城費”?還有許多游客問:我們只是作選擇性游覽,只想看一看沈從文和熊希齡的故居,是不是也要買148元的門票?所以,縣政府“省錢”一說,是在假定游客會游遍所有景點的前提下,事實上,實行“一票制”,結果把一部分消費能力差的游客擋在門外。相當多的游客慨嘆自己的選擇權被強行剝奪,必須接受這種收費不菲的“捆綁搭售”。他們抨擊說:“杭州西湖都免費了,鳳凰卻在‘圈地撈錢’!”
與過去一些景區自身提價不同,此次鳳凰古城門票調價的主要推動者是當地政府,而非景區經營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為了獲得高額的門票收入。每賣出一張門票,政府從中獲得60元左右稅費收入。如此“門票經濟”,赤裸裸地與民爭利,實是聞所未聞,令人驚愕不已!
那么,收取“入城費”究竟效果如何?實踐已作出了初步的回答。據《瀟湘晨報》記者報道,4月12日,湘西鳳凰縣杜田村,許多船只停靠在沱江邊等待游客。據守候在此的船家們反映,到當日上午11點還沒有出過一趟船,平時這個時候都已經來回四、五趟了。旅館業的客人也銳減。許多家庭旅社幾乎門可羅雀。一位家庭旅社的老板對副縣長說:“我有十幾間房,今天一間房都沒住,怎么辦?”“我搞家旅館花了幾十萬元,現在還欠著銀行貸款。你說怎么辦?”一家蠟染店的老板向記者透露,因為進入古城就要收費,游客比以前少了許多,生意也冷冷清清。
政府想多賺幾個入城的門票錢,但是,游客并不買賬,以拒絕入城來回答“一票制”的決定。收錢是你的決定,進不進城是我的自由。鳳凰縣政府的“入城費”決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造成市場經濟混亂,百姓意見紛紛,社會也不安定。鳳凰副縣長安撫當地商戶道:人們不在乎門票多少。這里的“人們”指的是誰呢?是誰“不在乎門票多少”?是縣政府嗎?是沱江邊的船家嗎?或是家庭旅社的老板嗎?看來都不是。進城就要買票,違反了旅游經濟的發展規律,傷害了當地百姓的利益,可以肯定地說是難以持久的。聰明人是碰了鼻子就轉彎,難道非要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轉彎,豈不是為時晚了一點?
順從民意,是從政者的一個基本原則。這里好言相勸一句:鳳凰縣政府早點把不該伸向市場的“手”縮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