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著城管制服執法,晚上則換上便裝擺攤,武漢一名城管執法隊員近日火了。武漢城管官方微博稱當事人是一名優秀城管執法隊員;洪山城管人士則稱:“擺攤”實為臥底,目的在于“換位思考”。(6月17 日《楚天都市報》)
城管擺地攤,原來是臥底。對這個回應的真實性我持保留態度。既然是臥底,應該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玩潛伏啊,那才安全那才有效果。此前據媒體報道,該城管擺攤的地方正是他平時管理的轄區。非得在自己的地盤上拋頭露面,莫非是故意考驗當地攤販和老百姓的眼光和智商嗎?有點不靠譜嘛。這難免讓人懷疑:難道在“臨時工”之后,“臥底”會成為升級版的擋箭牌?
如果以上推測屬實,或許可以將該“先進經驗”推而廣之:貪官,可以說成是打入腐敗圈子的“臥底”;流氓,可以說成是打入黑社會的“臥底”……還別說,這個擋箭牌還真挺好使的。只是如此一來,是非和黑白的界限一下子就模糊了,還哪有公平正義和誠信可言?因此,我覺得我需要做一個鄭重聲明:我絕非打入評論圈子的“臥底”,請大伙兒一定要相信我說的是真話而非假話、是人話而非鬼話。
事實上,城管練攤的消息曝出后,不僅沒有招致多少非難,反倒引發了不少同情甚至是肯定的聲音。當地相關部門完全沒有必要為此遮遮掩掩、絞盡腦汁找借口。原本一件很小的事情,卻暴露出政府部門危機公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這才是最應該引起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