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型城鎮化是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大戰略,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的我國城市轉型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
城市的轉型發展,與城市自身和整個城市群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密切相關。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城市發展的規律表明,轉型的時機把握非常重要,早轉會出現空心化的離散效應,晚轉則可能失去自我更新的機制而從此沒落。
《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將加快“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表明國家已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與正在推進的城市轉型發展戰略結合在一起,以促進發展理念真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國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城市轉型發展,都要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的,國家意志的“頂層設計”和地方的制度性創新,將形成合力甚至新的博弈。我國的區域發展水平不一、城市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使城市轉型的動力不一,不容易告別對過去的“路徑依賴”。但另一方面,政府主導的城市轉型發展,也有一個正向的效率問題,那就是可以通過規劃主導和相關的制度安排,來加快推進城市“五位一體”的整體轉型,從而提高轉型的效率和速度。
基于上述認識,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下的中國城市轉型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之路,應該有這樣的整體設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制度創新為突破,有效運用政府和市場的合力,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創新功能和服務功能,提升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整體促進城市的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文化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友好互動,促進城市功能的持續升級和城市空間的包容性增長、和諧發展。
首先,充分尊重城市轉型和城市群的發展規律,科學制訂超長期的城市轉型發展戰略規劃和具體的推進步驟,保障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方向不改變。
當代中國的城市化是在歐美完成兩次城市化之后的第三次城市化,我們理應借鑒、吸取發達國家城市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在城市化和城市轉型發展中進行戰略創新和科學的路徑設計。我國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采取的是粗放型的城市發展模式,由此產生系列問題,已經使一批先發的大城市陷入危機,“倒逼”其轉型發展。因此,我國大城市的轉型戰略必須體現國家長遠的利益與意志,并有立法保護作為剛性的保障。
其次,把握城市轉型的戰略機遇期,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加快城市服務經濟體系構建,真正融人全球城市體系,促進城市轉型與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
發達國家城市轉型的規律和中國城市轉型的現實動向都表明,經濟全球化下的現代城市轉型發展,必須進入全球生產網絡,參與全球產業分工,通過創新不斷攀向價值鏈的高端,促進經濟結構服務化,產業活動服務化,產業組織服務化,空間要素集約化,從而使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強化,保持在全球經濟體系、城市體系的核心競爭優勢。
中國的城市雖然在轉型發展上剛起步,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在世界經濟版圖中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度、影響力和話語權,必然將更多體現在城市這一競爭主體上,國內的一批城市將成為全球城市體系中的節點或制高點。城市的轉型發展,抓好這個戰略機遇期,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構建服務經濟主導的現代經濟體系,就比較容易地參與國際新興產業分工,提升在國際產業價值鏈的地位,并讓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新產業體系的建立形成良性的互動。
新型城鎮化戰略強調“四化同步”,從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轉變,由單一的城市功能向綜合的服務功能轉變等,是當前國內城市轉型發展的重心所在。轉變城市的發展方式,不斷完善和優化現代服務經濟體系,必須建立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使城市的轉型發展與產業升級、服務經濟體系的構建形成良性互動。
第三,借助我國新一輪現代化交通網絡、城市基礎建設的大機遇,在城市群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重組城市產業空間,促進合理的空間層級體系和特色性功能區的協調發展。
十八大報告突出強調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戰略,新一輪城鎮化的重點是區域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讓中心城市與城市群、都市圈形成互動、融合發展之勢,實現空間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當前和未來進入高鐵網絡的中心城市、樞紐站點,理應謀劃好新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并以此為抓手來優化產業的空間布局。國際上正在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其基本特征是新一代互聯網和可再生能源結合,堅守綠色發展理念,以數字化制造、新型材料應用等為方向,由此培育出來的新產業,在組織形式上更注重“空間落點”的選擇,更看重城市的創新環境、生態環境與服務功能,提示我們要實現產城合一。
第四,以“頂層設計”釋放改革的“紅利”,全方位數據新型城鎮化戰略下的城市轉型路徑探討破除新型城鎮化和城市轉型進程中的制度性障礙,加大綜合配套改革力度,以“包容性增長”來引領城市的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鎮化是我國最大的潛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如何讓這種“潛力”和“紅利”形成有機的轉化和互動,讓城鎮化、城市發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是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大挑戰。李程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