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3月9日電(記者晏國政、孫亮全)記者從山西省水利廳了解到,經過多年應急水源工程建設,這個以缺水著稱的省份地表水蓄水能力顯著提升,用水結構明顯改善,年供水總量中地表水與地下水比例由“十五”末的三七開變為各占一半。
山西省年均降水量僅500毫米左右,且三分之二的地表水流向省外。受此影響,該省水資源呈現嚴重短缺形勢,并出現地下水嚴重超采等問題,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短板。
針對上述難題,山西省于2007年實施興水戰略,在全省建設35項應急水源工程。在工程全部完工后,又于2011年啟動河湖連通的大水網建設,力求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說,該省“十一五”時期建成的35項應急水源工程已經基本達效。2013年全省年末水庫蓄水量超過20億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總量達到76億立方米,較“十一五”初期增加了12億立方米。
在此帶動下,山西省地下水位連續多年回升,去年再次平均上升0.5米,用水結構也漸趨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