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外界聲音是怎么反對或者質疑,云南大理的古城維護費是收定了。據云南信息報報道,近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布第4號公告,出臺《大理市大理古城保護管理辦法》,重申熱議多年的古城維護費,但具體征收范圍、方式、收費程序等由古城保護管理機構制定征收辦法,報大理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才實施。也就是說,大理將對在大理古城內從事生產經營及旅游活動的單位和人員收取古城維護費,專項用于古城保護。
我中華泱泱大國,歷史悠久,古城鎮實在不少。知名的收維護費的,有麗江、鳳凰?,F在大理緊隨其后,至少在收費上跟古鎮名城比肩看齊了。不過,回想起鳳凰圍城收費所引發的爭議,大理是不是做好了站到風口浪尖的準備呢?
無論對于城內的商家還是游客,收費都是令人反感的。本來我國旅游景點的門票就已經高得嚇人,而且所謂的降價也多屬虛晃一槍。如今又加上一個古城維護費,簡直是雪上加霜。古城多得是,大理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但既然政府定了要收費,還得風物長宜放眼量。古城維護費,顧名思義,應該用在古城身上。但古城就是一個筐,當地的很多事情東拉西扯基本上都能跟古城拉上關系。如何界定這筆錢的花費邊界,希望當地有明確的說法。
此外,既然要單開條目收古城維護費,那就證明之前收的各種名目的各種費用無法承擔古城維護的開銷。所以,很有必要向納稅人、繳費人曬曬賬本,告訴大家那些收上去的錢都花在了哪里、花給了誰。群眾不是不愿意交錢,其實中國老百姓對交錢的痛苦的忍受力是很強的,雖然百般不樂意,但基本也該交的都交。大家想要的,無非也就是一本明白賬。公仆替主人花錢,回來報個賬,難道不是應該做的?
其實,還可以拓寬更多的思路,不要只盯著收錢。比如在英國,如果私人購買的房屋附近正好有什么被保護的古建筑,如果這個古建筑需要維修,那附近的業主就要承擔費用。不愿意承擔的話也可以,那就選擇買保險,萬一出現維修的狀況,有保險公司來賠付這筆承擔費用。于是本來一件純粹掏錢的事情,成就了一個金融的小循環。最后,維修費有人交,同時還促進了流通和就業,何樂而不為?